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及血粘度等等,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另外在临床上还发现在夏季发生腔隙性梗塞的老人比较多。本文就老年人腔隙性发病的季节性是否也存在血小板活化上的不同进行一点探讨。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都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调节异常是这些疾病的病理原因之一。血清内皮素 - 1主要由内皮细胞产生 ,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记物 [1 ] ,同时也是迄今最强大 ,持续时间最长的血管收缩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则是作用最强的内源性血管舒张物质 [2 ] 。我们通过在临床检测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水平来研究他们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为临床治疗提供资料。1 材料方法1.1 检测对象 :1高血压患者 ,31例 ,年龄 5 1~ 83岁 ,血脂、血糖无异常 ;2高血…  相似文献   
4.
CD35表达的性别差异与自身免疫病易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静雄  马坚 《江苏医药》1999,25(6):425-426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正常人及红斑狼疮(SLE)病人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CD35表达。结果显示CD35在正常男女的白细胞上存在性别表达差异,在粒细胞上女性低于男性(P<0.02),而在单核细胞女性高于男性(P<0.02),淋巴细胞上女性略高,但没有明显差异(P<0.5)。在女性SLE病人则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CD35表达显著降低(P<0.01),淋巴细胞下降不显著(P<0.1),其变化与SLE病人C3、免疫复合物(IC)的改变相一致。由此表明CD35的表达含量可能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有关。粒细胞CD35的高表达利于清除免疫复合物,控制免疫应答的强度,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女性粒细胞CD35含量低可能是其较男性自身免疫病易感的原因之一;而女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CD35的相对高表达则可能易于刺激单核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提呈抗原,有利自身抗体的产生,这可能也是自身免疫病易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近来我们试图通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活化血小板 (CD6 2p)、活化T细胞 (CD3 /HLA DR )以及血清内皮素 1 (ET 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测定来探讨重症肝病凝血机制异常的病理原因 ,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对象 :临床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住院病人 39例 ,年龄 32~ 73岁 ;对照组为正常献血员 ,30例 ,年龄 2 0~ 35岁。2 .检测方法1 .活化血小板 :取新鲜血液的血浆加等量 2 %的多聚甲醛固定 1 0分钟 ;1 0 0 0转离心 5分钟 ,沉淀用PBS(0 0 1mol/LPB ,7 93g/LNaCl,0 0 4g/LKCl)…  相似文献   
6.
P-糖蛋白(P-gp)是由多药耐药基因(MDR1)编码的跨膜蛋白。P-gp与阿片类药物镇痛效应的关系已有报道。本研究拟探讨晚期癌痛患者MDR1基因的表达与吗啡持续静脉镇痛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 RIA法测定31例高血压、5 3例高血脂及 33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 CD6 2 p的表达及血清内皮素 - 1 (ET- 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水平。结果 :所有患者的 CD6 2 p、ET- 1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P <0 .0 0 1 ) ,CGRP均普遍下降 (P <0 .0 0 1 )。CD6 2 p:高血压及并发高血脂或高血糖患者 >高胆固醇 >糖尿病 >高甘油三酯 ;ET- 1 :高血压 >高血脂 >糖尿病 ;CGRP:糖尿病 >高血脂 >高血压。结论 :高血压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最危险因子 ,对高胆固醇也应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讨长期HBV携带X基因突变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RELP-PCR法检测44例HBV携带的X基因突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2/CD19、CD3/NK、CD4/CD8的表达。结果:24例HBV阳性患中有14例为X基因变异,10例为野生型。野生型与变异型X基因患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X突变型的HBV携带的肝功能和免疫系统都比X野生型的HBV患要好,突变型有较好的预后,而野生型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混合芬太尼对冠心病病人腹部手术后心律失常和血小板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冠心病病人8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51~66岁,随机分为2组, 每组40例。A组术中及术后用芬太尼镇痛,B组术中及术后用氯诺昔康混合芬太尼镇痛,两组术后均给药2 d。两组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相同。分别于术后4、12、24、48 h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程度。术前1 d~术后8 d连续监测心电图V1、V5和Ⅱ导联、血压及心率变化。分别于术前1 d、术后6 h、术后1、2、7、8 d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酶时间(PTT)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 D41/CD61、CD62P、CD63表达。结果两组术后4、12、24、48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日~术后2 d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升高,B组术后7-8 d房性早搏发生频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7~8 d房性早搏发生频率低于A组(P<0.05或0.01)。与术前1 d比较,A组术后6 h ~术后8 d、B组术后6 h~术后7 d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CD61及CD63表达均升高,A组术后6 h~术后7 d、B组术后6 h~术后2 d血小板膜CD62p表达升高,B组术后8 d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降低(P <0.05或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39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浆sICAM-1、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含量。结果显示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浆sICAM-1、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且在肝纤维化分级中呈child C>child B>child A,相关性分析显示sICAM-1与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79~0.89,r=0.62~0.73)。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浆sICAM-1升高与肝细胞损伤有关,可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