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网格优化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传统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脊柱外科收治196例腰椎单节段行PV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网格优化组(102例)和传统PVP组(94例)。网格优化组:男38例、女64例,年龄(67.3±8.5)岁,病程(2.3±1.2)d,L1椎体59例、L2椎体31例、L3椎体8例、L4椎体3例、L5椎体1例。传统PVP组:男26例、女68例,年龄(71.5±5.6)岁,病程(2.1±1.1)d,L1椎体52例、L2椎体33例、L3椎体7例、L4椎体2例。术前按两组不同方法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完成穿刺后置入导丝及工作通道,推入骨水泥,术毕。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伤椎前缘和伤椎中缘高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肺栓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网格优化组患者手术时间(34.8±6.5)min、透视次数(29.5±5.5)次、骨水泥注入量(5.3±2.1)ml、骨水泥渗透率3.9%(4/98)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格优化组术后第3天、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1±0.6)分、(1.0±0.3)分和(0.9±0.2)分,均优于传统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伤椎前缘及中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网格优化组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和中缘高度分别为(1.8±0.4)mm、(1.8±0.3)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7±0.3)mm、(1.7±0.3)mm,均优于传统PV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PVP手术,术前应用网格定位器进行网格优化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一组特定术中C型臂透视术语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BE)镜下融合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从业5年及以上的专业脊柱外科医生和透视技师进行一组特定术中C型臂透视术语的培训,对上述人员在培训前后进行5点Likert量表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选取上述医生和技师在培训前后完成的行UBE镜下融合手术的患者60例,比较分析接受特定术语培训前后的透视次数、有效透视率、透视时间、重复穿刺率等指标。结果 与培训前相比,术者和透视技师在培训后的术中沟通等级明显改善(P=0.017)、沟通障碍等级明显下降(P<0.05),重复透视次数明显减少(P<0.05),同时,透视时间、重复穿刺率均明显缩短/下降(P<0.05),有效透视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术者和透视技师通过特定术语沟通可明显改善二者之间的沟通障碍,提高有效透视率,减少术后患者透视次数,是一种改善UBE镜下融合手术中透视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单侧、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主要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单侧、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文献用改良的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 1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7篇文献.单侧、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WMD)=-20.37,95%可信区间-24.26~-16.48]、骨水泥用量(WMD=-1.93,95%可信区间-2.51~-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早期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早期Cobb角变化、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减少骨水泥用量,在Cobb角变化、骨水泥渗漏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矢状位影像学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10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3~C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者颈椎侧位X线影像上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记录患者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改良日本骨科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锥束CT拼接成像联合工形测量仪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矫形术中冠状位平衡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脊柱后路矫形手术且术中均应用锥束CT拼接成像技术联合工形测量仪评估冠状位平衡情况的48例AIS患者的相关资料,患者年龄12~18岁(14.9±1.8岁),随访时间1~2年(1.8±0.2年)。根据冠状位平衡情况进行分型:A型为冠状位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20mm,B型为CBD≥20mm且C7铅垂线位于主弯的凹侧,C型为CBD≥20mm且C7铅垂线在主弯的凸侧,将CBD≥20mm定义为冠状位失平衡。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CBD、骨盆冠状倾角(pelvic coronal obliquity angle,PCOA)以及术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冠状位平衡情况及临床矫形效果。结果:48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分别为58.45°±12.81°、14.13°±5.86°、14.48°±5.98°、14.39°±5.74°,术中及术后1周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中、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PCOA分别为3.72°±2.75°、1.25°±0.97°、1.25°±0.96°、1.28°±0.96°,其中术中及术后1周较术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前冠状位失平衡率为47.91%(23/48),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失衡率为10.42%(5/48)。A型组25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CBD分别为12.53±4.46mm、8.06±3.15mm、8.37±3.13mm、8.66±3.77mm,术中与术后1周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型组15例及C型组8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CBD分别为24.57±4.60mm、14.91±4.62mm、14.95±4.49mm、15.06±3.98mm及26.46±6.78mm、16.58±4.00mm、16.94±4.12mm、16.58±3.97mm,两组患者术中与术后1周较同组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同组术后1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3.98±0.57分)及ODI[(21.82±3.12)%]较术前[(7.68±0.64)分、(46.51±4.79)%]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锥束CT拼接成像联合工形测量仪是一种有效且整体平衡评估能力强的术中冠状位平衡评估方法,能够更好地辅助脊柱外科医生在AIS患者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进行冠状位平衡的评估,及时调整矫形程度,有效减少术后冠状位失衡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