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准确率。方法对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根据肿块的边界、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弹性成像等因素,综合分析诊断依据及其误诊原因。结果明确诊断48例(77.4%),待定11例(17.7%),误诊3例(4.9%)。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检查可以显著提高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符合率,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超声检查特征及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本院 2019 年 3 月至 2021 年 3 月收治的 102 例甲状腺癌患者,依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观察组(54 例)与未发生颈部淋巴结 转移对照组(48 例),分析患者的超声检查特征,并分析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 转移的灵敏度为 72.22 %,特异度为 85.42 %,阳性预测值为 84.78 %,阴性预测值为 73.21 %,准确度为 78.43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癌结节、距被膜的距离 d = 0、纵横比≥ 1、回声不均匀、微钙化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 险因素。结论:超声检查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甲状腺癌的超声检查特征中癌结节大小、距被膜 的距离、纵横比、回声质地、钙化类型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超声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0年11月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49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影像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总结影像特点与分型。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9例患者被分为三种类型:弥漫性低回声区型6例(12.24%),混合性包块19例(38.78%),均质结节型24例(48.98%);超声诊断符合率57.14%(28/49)。结论:超声检查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大大提升该疾病的临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74例患者术前共计180个肿块进行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VTQ技术检查。180个肿块中,病理学检查良性78个,恶性102个。肿块二维超声声像图采用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US)分类;超声弹性成像声像图采用改良弹性评分5分法判断肿块性质;VTQ技术定量测定肿块内部剪切波速度,同时测定肿块周围正常腺体组织的VTQ值,分析两类组织VTQ值比值。绘制4种检查方法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1.37%(83/102),特异度为69.23%(54/78),准确率为76.11%(137/180)。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2.35%(84/102),特异度为70.51%(55/78),准确率为77.22%(139/180)。VTQ技术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67.65%(69/102),特异度为53.85%(42/78),准确率为61.67%(111/180)。VTQ比值法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9.22%(91/102),特异度为79.49%(62/78),准确率为85.00%(153/180)。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及VTQ比值法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AUC分别为0.779,0.822,0.603,0.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超声、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及VTQ比值法均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VTQ技术在本组研究中无明显优势,VTQ比值法可获得相对客观的量化指标,优于其他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根据有无导管扩张、肿块与导管的位置关系将超声表现分为5型(Ⅰ型~Ⅴ型),同时分析其弹性成像上的表现,并综合分析诊断错误的原因。结果: 64例71个病灶中,52个明确诊断,19个误诊。Ⅰ型26个病灶,1个误诊;Ⅱ型13个病灶,3个误诊;Ⅲ型8个病灶,无误诊;Ⅳ型9个病灶,4个误诊;Ⅴ型15个病灶,11个误诊。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表现复杂多样,Ⅰ型、Ⅲ型诊断准确率高,Ⅱ型、Ⅳ型、Ⅴ型诊断较为困难,对接近乳头的肿块以及导管扩张,如果伴有乳头溢液,应高度怀疑导管内乳头状瘤;弹性成像未能为诊断提供额外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特点及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特征,包括病灶的形态、边界、回声强度、是否有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结果26例中11例(11/26,42.31%)术前诊断与病理符合,12例(12/26,46.15%)误诊为小腺瘤或良性结节,3例(3/26,11.54%)漏诊。超声检出的23例中21个为实性低回声(21/23,91.30%);19个边界模糊(19/23,82.61%);12个前后径和横径之比≥1(12/23,52.17%);14个探及微钙化(14/23,60.87%);7个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肿瘤周边或内部血流信号(7/23,30.43%),动脉频谱显示3个阻力指数〉0.70,4个阻力指数〈0.70。结论甲状腺微小癌二维超声显示结节呈低回声或等回声、边界模糊,肿瘤的前后径和横径之比≥1,肿块周边或内部可见微钙化,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高阻动脉血流信号、颈部中央区可见肿大淋巴结时,应当高度警惕甲状腺微小癌的可能,尤其对多结节病灶,应警惕良恶性并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