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为85例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的临床资料。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输尿管硬镜及气压弹道碎石设备、L形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取石。结果:85例手术均获成功。78例经胆总管探查取石;7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73例使用L形腹腔镜胆道取石钳取结石;12例使用输尿管硬镜气压弹道碎石设备碎石;6例为肝内胆管结石。62例放置T管引流,23例一期缝合胆总管。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微创、安全、有效。联合应用胆道镜、输尿管硬镜及气压弹道碎石设备、L形腹腔镜胆道取石钳操作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输尿管镜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End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cholecystolithotomy,EMIC)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方法:对50例联合应用腹腔镜及输尿管镜行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LQI),测定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2、4、8周的生存质量值。结果:2例患者因术中探查发现胆囊炎较重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e cholecystectomy,LC);5例因泥沙样结石术中冲洗取石不满意改行LC;余43例均成功完成保胆取石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患者均治愈出院。患者手术时间35~115min,平均(59.5±9.5)min;术后住院时间3~5d,平均(3.2±1.0)d。术后随访24个月,行保胆手术的43例患者中3例术后2年结石复发后行胆囊切除术,其余40例结石无复发,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消化道症状。患者入院时平均GLQI指数为110.5分,术前平均GLQI指数为110.0分,术后2周、4周、8周,GLQI指数分别为110.5、118.0、120.5。结论:联合输尿管镜的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安全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0例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标本,检测肝癌组织中P300、CD90、甲胎蛋白(AFP)、Ki-67、CD34的表达。同时收集保存于医院实验室的42例肝脏血管瘤标本、56例有中重度肝硬化背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双期评估模式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结石复发的风险程度,术前对拟行保胆手术的病例进行评估并分组,术中再进行第二次评估,统计术前评估的病例数据、术中评估的筛除率及术后结石复发率,总结双期评估模式的特点。结果:676例胆囊结石病例通过术前评估,其中低危组211例,中危组465例,422例通过术中评估最后成功保胆(总体筛除率37.6%),其中低危组192例(筛除率9%),中危组230例(筛除率50.5%),术后结石复发率低危组为3.8%,中危组为4.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期评估模式具有标准统一、掌握容易、操作便捷等特点,使保胆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更加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治疗阑尾脓肿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5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5例阑尾脓肿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复合麻醉下行腹腔镜一期阑尾切除术,33例患者在脓腔内放置腹腔引流管。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在5~15d,平均住院时间8.9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诊断明确的阑尾脓肿患者,一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嵌顿性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急性嵌顿性胆囊结石患者91例,观察组57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8.8±18.3) min、(36.9±14.9) mL、(4.6±1.6)d,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3.5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嵌顿性胆囊结石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下三种左肝切除方式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5 月至2018 年11 月四川绵阳四0 四医院97 例腹腔镜左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术25 例(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腹腔镜左肝蒂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3 例(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腹腔镜Pringle法阻断左肝部分切除术39 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对比分析三组围手术期结果、术后炎症和肝脏生化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失血量、输血率、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炎症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区域阻断+解剖切除组最长、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次之、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最短[(257.9±66.2)min vs( 234.6±49.1)min vs( 216.4±4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均出现术后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术后第5 天,除白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均低于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和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除C反应蛋白外各炎症及肝功能指标全肝阻断+部分切除组均高于区域阻断+解剖性切除组和区域阻断+部分切除组;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白蛋白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不同手术方式和各时间点存在交互作用(P<0.05),提示三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随时间改变的趋势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1)结石及病灶累及左内叶尤其IVa段时,选择腹腔镜左肝蒂阻断解剖性左半肝切除疗效更佳;(2)结石及病灶限于IVa段以外的左肝区段时,联合术中超声的腹腔镜左肝部分切除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或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CG-PS)的可行性、优缺点及手术经验.回顾2010年9月—2019年2月64例行腹腔镜治疗的有上腹部手术史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操作的要点及经验,并对比LC与CGPS的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中同步液电碎石与术后序贯液电碎石的疗效,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中使用液电碎石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液电碎石使用时机分为两组:同步组107例,术中一期联合液电碎石;序贯组58例,术中旷置结石,术后二期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结果。结果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相近(83.18%vs. 91.3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序贯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术后肠漏、T管引流不畅及意外脱出情况发生。序贯组胆道出血率低于同步组、出血持续时间短于同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胆漏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TBIL、WBC水平均逐步下降,但序贯组较同步组下降更为迅速,第5 d TBIL、第3 d和第5 d WBC水平均低于同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后序贯液电碎石与术中联合液电碎石均可达到满意的一次性清石率,但序贯液电碎石术中失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安全性高,对存在严重感染、心脑肺等合并症及高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