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与克氏针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克氏针组采用克氏针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4例,空心钉组采用空心钉结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0例。结果 54例均获随访8~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Neer评分:克氏针组优3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7.1%;空心钉组优19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均可获得骨性愈合,但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并发症少,是治疗横形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椎弓根钉结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推广方法。方法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cage结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2例术后获得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14.26±2.27)分,术后1年(27.74±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92.15±1.50)%。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30±1.78)分,术后1年为(0.70±0.68)分;术前腿痛VAS评分为(7.35±2.13)分,术后1年为(0.78±0.65)分,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100%。结论单枚cage结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SLI)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和头颅CT平扫,以了解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腔隙性脑梗死灶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SNCV的降低,SLI的发生率相应增多,且梗死灶数目也相应增多。结论糖尿病患者腓肠神经SNCV降低与SLI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轴锁定钢板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多轴锁定钢板治疗12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5例,均为新鲜骨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年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无肱骨头坏死,骨折均获得愈合,无塌陷及内固定物松动,患者术后12个月Neer评分优良率达83.3%,满意率为91.6%。结论多轴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近期的满意的临床疗效,在提供螺钉锁定角度灵活性的同时,并没有增加复位丢失或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韦武合 《华夏医学》2001,14(4):511-512
短暂性完全遗忘症 (Transient global am nosia TGA)在临床上不时看到 ,其唯一的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近记忆力缺失 ,但即刻记忆和远记忆力正常 ,不伴有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无固定的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患者往往第一次发作时并不引起重视 ,在发作第二、第三次后才引起重视。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笔者总结了 1993~ 2 0 0 0年在门诊和住院中发现的 12例 TGA患者资料 ,并重点分析其病因、诊断和治疗过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1男 7例 ,女 5例 ,年龄 5 0岁以上 9例 ,30~ 45岁 3例。其主诉突然头脑糊涂、近记忆力…  相似文献   
7.
陆云  林涛  王新梅  韦武 《新疆医学》2006,36(2):70-71
近年来,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方面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卡维地洛作为一种新型β受体阻滞剂,已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对9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比观察,探讨国产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部晚期骨肉瘤手术治疗的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的10例髋部晚期骨肉瘤患者,采用半骨盆截肢或扩大半骨盆截肢手术治疗,术后辅以化疗,观察术中出血、术中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生存期、生存质量等情况。结果 10例中5例术中发生失血性休克,失血量3 000~7 800 mL,输血量:红细胞15~30单位,血浆800~2 000 mL,伤口Ⅰ期愈合7例,伤口Ⅱ期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后愈合3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半年均能扶拐行走,生活能自理,随访2年后死亡4例,死亡原因均为局部复发和肺转移全身衰竭死亡。6例至随访结束仍健在,其中3例肺转移带瘤生存,3例无瘤生存。结论髋部晚期骨肉瘤多见于贫困家庭,多因经济原因耽误治疗,半盆截肢或扩大半盆截肢后综合治疗可提高其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对晚期患者也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4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A组(18例)后路椎板切除单纯肿瘤切除术,B组(5例)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切除内固定术,C组(2例)颈前肌间隙椎间孔入路肿瘤切除术,D组(2例)颈后外侧肌间隙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术,术后常规抗炎、脱水、对症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术中肿瘤完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短期复发1例。26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恢复,1例术后神经功能短暂恢复后加重。结论: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良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继发恶性肿瘤和高位颈椎哑呤状肿瘤手术根治性切除有一定难度,肿瘤切除术后要按脊柱的损害程度来决定脊柱的稳定重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腰椎骶椎间盘突出症52例,其中29例经手术证实,特征性的CT所见对提供正确的诊断极有帮助。其主要征象为:①脱入椎管的髓核所形成的块状影象。②硬膜囊受压移位。③脱出髓核的部分钙化。④碎块形成。⑤神经根水肿和“湮没”。此外,在CT图像上还可清晰地显示椎管或侧隐窝的狭窄。本文并对CT检查椎间盘应注意的事项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