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中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效果。方法 KOA患者104例在关节镜下行清理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软骨损伤情况并对关节镜清理的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104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3.5个月,术后1年参照膝关节临床评分系统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标准,优57例,良31例,可10例,差6例;优良率达84.62%。结论保守治疗无效的中重度KOA选择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体格检查了解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过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年.5例残留前抽屉试验阳性,前移0.5 cm;2例Lachman试验阳性,前移0.5 cm左右;所有病例轴移试验阴性;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6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 前交叉韧带断裂解剖重建的效果优于传统的过顶位重建,经前内侧入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准确地将股骨骨道置于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的足迹内,具有更好的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直接前侧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A)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行TH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A组和DAA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部分负重锻炼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6、12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高能量损伤年轻患者的不断增加,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的基数日益增大,其手术并发症的问题也越备受关注。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infection,PPI)是关节置换术后难以避免的灾难性并发症之一,会导致严重的健康与社会经济负担,植入物的失败需要相当大的的医疗成本行再次手术,也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文献报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PPI的发生率约1%~4%~([2]);初次全髋关节置  相似文献   
5.
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是顺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医疗卫生建设的需要而设置的长年制医学教育模式。实现的是“七年一贯 ,本硕融通 ,加强基础 ,注重素质 ,整体优化 ,面向临床”的培养方式。要求医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机敏练达的协调能力。但目前各医学院校对七年制高等医学教学模式并未形成一个公认的、统一而行之有效的标准 ,人们也正在探索一种适应其目标和要求的教学模式。我校自 2 0 0 0年开始招收七年制学生 ,经过几年实践 ,在七年制教学中办出了特色 ,取得了成绩。但应该看到由于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仍在制约着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发展 ,七年制的教学观念面临着新观念的不断冲击 ,教学模式仍面临着进一步改革和调整。1、传统教学模式的规范式 ,灌输式教育 ,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过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提高 ,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仍然受到一定限制。2、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与传统五年制教育基本相似 ,医学课程设置基本以专业为中心 ,各学科之间比较独立。过分强调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使基础——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的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通路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PCL)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20年3月保残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8例采用经ACL腋下通路定位胫骨骨道(腋下组),另外22例采用经ACL与PCL残端间通路定位(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腋下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时间推移,两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屈伸ROM均显著增加(P<0.05),而VAS疼痛评分和后抽屉试验分级均显著减少(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腋下组VAS疼痛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后抽屉试验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腋下组胫骨骨道内口CT测量冠状位(a/b)比值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