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导管原位癌临床诊治分析(附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管原位癌(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为乳腺非浸润癌,无特异性诊断方法,DCIS诊断率的不断提高依赖于检查手段的发展及全面的病理检查.2003年7月~2005年4月我院收治乳腺导管原位癌6例,临床表现以乳房肿物或乳头溢液,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改良根治术4例,保乳手术2例.术后病理: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5例(病变为多灶性者1例),腋窝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6例随访4个月~2年,平均12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DCIS的治疗以保乳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局部放疗及内分泌治疗,高危病例应予以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2.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发生的癌称为残胃癌(gastricstumpcarcinoma ,GSC) ,我院从 1994 - 2 0 0 3年共收治GSC 8例 ,占同期住院胃癌 1.6 % (8/ 4 92 )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共 8例 ,全部为男性 ,年龄 4 3~ 81岁 ,平均年龄 6 1.8岁。距胃大部切除手术时间 17~ 36年 ,平均 2 8.3年。1.2 胃大部切除手术情况  7例为胃大部切除BillrothⅡ式吻合 ,其中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3例 ,幽门梗阻 2例 ,胃十二指肠多发溃疡 2例。另一例为早期胃癌 (Ⅱc ,Ⅰa期 )行根治术D2 - 。手术时年龄 13~ 5 2岁 ,平均年龄 33.7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假体乳房重建中扩张器埋置、组织扩张、假体置换过程中技术细节的改进对于乳房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后,接受即刻或延期扩张器-假体结合自体脂肪移植的68例乳房重建患者的相关信息,总结切口选择、扩张器埋置位置、扩张理念、包膜处理、假体选择方法及辅助重建技术的改进情况,并利用三维体表成像技术对重建效果进行客观评估。结果:即刻乳房重建者25例,延期重建者43例,组织扩张的中位周期为7.0(3.0, 20.0)个月,平均扩张注水量(372.8±87.2) mL,置换假体的中位体积为215(100, 395) mL,自体脂肪移植的中位次数为1(1, 3)次,平均脂肪移植的注射总量为(119.3±34.1) mL,术后随访的中位周期为7.0(4.0, 24.0)个月,2例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均为扩张器渗漏,其中1例因继发感染行扩张器置换。即刻重建患者的术后双侧乳房体积比术前获得了更好的对称性(t=4.465,P<0.01),延期重建患者的术后双侧乳房体积比术前也获得了良好的对称性(t=0.867,P>0.1)。结论:通过横向切口的选择、扩张器埋置点的下移、胸壁软组织的快速扩张、包膜的张力释放、假体选择过程中试模(sizer)的应用并辅以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可以使组织扩张后的假体乳房重建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 B-cell lymphoma/leukemia-2, Bcl-2 )、细胞周期素A2(cyclinA2)和磷酸肌醇3激酶( phosphoinositide 3 -kinase, PI3K )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Bcl-2、cyclinA2和P13K在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组织(58例)、乳腺正常组织(14例)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WhitneyU检验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乳腺正常组织相比,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中Bel-2表达降低,而cyclinA2和P13K表达增高(P〈0.05)。在乳腺癌组织中,Bcl-2在TNM分期Ⅲ期、组织学分级Ⅲ级和出现转移复发的患者中表达水平降低(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yclinA2在转移复发的患者中显著高表达(P〈0.05),但在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状态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13K在有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Ⅲ期的患者中高表达(P〈0.05),但其表达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以及是否转移复发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cl-2低表达、eyclinA2和P13K高表达可能与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乳房重建的方法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与普外科合作开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相关信息,对重建的方式及术后效果进行分析,对即刻乳房重建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共123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肿瘤临床分期、乳房皮肤切除量、对侧乳房大小、身体状况、患者意愿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乳房重建方式。其中采用组织扩张后乳房假体置换79例,单纯乳房假体置入23例,背阔肌肌皮瓣结合乳房假体置入7例,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重建5例,组织扩张后假体结合内窥镜下背阔肌肌瓣移转6例,组织扩张后转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重建3例。术后平均随访(12.3±9.0)个月(3.5~41.0个月),Harris评价方法外形评价为“优”以上者占90.2%。结论:选择适宜病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即刻乳房重建是安全可行的,方式可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恰当的重建方式可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消化道穿孔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腹透)是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某些药物中毒的有效措施,也是慢性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主要并发症为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消化道穿孔少见,早期诊断较困难。近年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63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伴大量腹水入院行腹透治疗。于局麻下行腹腔置管术顺利,术后予以非卧床连续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 ialysis,CAPD)治疗。10日后因腹泻及腹部切口渗漏腹水,停止腹透,改行血液透析。当日患者突发右上腹痛,血压下降,不伴恶心、呕吐及发热。查体:腹部轻度膨隆,无胃肠型及…  相似文献   
7.
实时三维超声引导经皮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引导麦默通旋切系统经皮负压切除乳腺良性肿物的应用价值。方法三维超声引导对83例患者161个乳腺良性肿物行麦默通微创抽吸切除。结节最长径0.6~3.5cm,平均(1.7±O.5)cm。结果全部结节均成功引导切除,实时三维模式下穿刺旋切刀显示清晰,定位准确,但图像实时性较差。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18个月无复发。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引导麦默通旋切系统适于乳腺良性肿物(最长径≤3.5cm)的微创切除,安全、有效,短期随访无复发。有助于手术计划制订,但实时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比较低,治疗原则与女性乳腺癌基本一致,但由于男性乳腺和女性乳腺存在解剖差异,故手术治疗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2004年7月至9月我院收治2例高龄男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特点,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切口做了改进,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腹内疝误诊及病例分析(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内疝所致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方法总结分析1994年8月~2005年6月收治的20例腹内疝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具有急性机械性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比较重,进展比较快,腹部查体可有局部压痛的包块或相对固定的压痛位置.术中见疝内容物均为小肠,Mile术后盆底腹膜裂孔1例,粘连所致14例,大网膜、肠系膜及后腹膜裂孔各1例,有6例患者发生了肠坏死,所有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腹内疝术前诊断比较困难,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易发生肠坏死.(2)减少误诊的关键在于医务人员对此病的认识、对临床资料的全面掌握与分析、保守治疗过程中对病情变化的细致观察,此外,必要的辅助检查亦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保乳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在国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1].保乳的治疗效果与改良根治术相当,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创伤轻,术后乳房外观美容效果满意.但应密切注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和设计,现就相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