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股骨粗隆问骨折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种常见骨折类型.患者大多高龄,多有明显的骨质疏松,造成骨折的创伤较重,骨折后出血量大,保守或未经恰当得治疗愈后常遗留有髋内翻,下肢外旋及短缩畸形等.用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转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99例和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2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有限内固定结合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损伤,约占全部外伤患者人数的3%~8.2%,其中约半数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由于该类骨折常常合并其他组织脏器的损伤,患者就诊时一般情况常常较差,因此选择一种创伤小且能达到治疗骨盆骨折目的的手术方式一直是对每个骨科医生的挑战。我们自2001年1月至今对2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进行有限内固定结合骨盆外固定治疗,能够有效达到恢复骨盆稳定性的治疗目的,而且创伤小、方便骨盆周围并发症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及康复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 1997年 10月~ 1999年 4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31例 ,术后予中药熏洗 ,结合 CPM锻炼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1例 ,男 18例 ,女 13例。年龄 14~ 6 2岁。其中车祸伤 12例 ,跌扭伤 16例 ,压砸伤 3例。按 Denis- Weber分类 ,A型骨折 4例 ,B型骨折 11例 ,C型骨折 16例。伤后 6小时内手术 8例 ,余均在 4~ 6天后手术。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 ,选腓骨后外侧切口 ,将腓骨长短肌肌腱牵拉向后 ,暴露腓骨及外踝 ,再牵拉向外 ,在拇长屈肌肌腱间暴露后踝。A型骨折 ,外踝骨折较小多呈横形 ,用张力…  相似文献   
4.
动力髋螺钉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George等[1]报道美国每年有22万例髋关节骨折患者接受治疗,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中绝大部分病人需要手术治疗.动力髋螺钉(DHS)是目前最常用的髋关节骨折内固定物之一,主要由一枚带滑动杆的加压螺纹钉和一块带滑动槽套筒的侧方钢板组成,也称为加压鹅头钉、滑动鹅头钉、Richards钉.现对DHS的生物力学和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手术在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S)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23例膝关节PVS患者的临床及关节镜手术资料,并行3个月至3年随访,观察诊断和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2.6个月。7个月后1例复发,再次镜下全滑膜切除,术后2周后接受放射治疗。术后2个月随访22例膝关节均关节肿胀、积液、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均良好。按照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3膝(56.5%),良9膝(39.1%),差1膝(4.3%)。结论关节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高,手术创伤小,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是诊断和治疗PVS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建钢板加皮肤牵引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重建钢板因其有较好的可塑性,可充分预弯来适应髋臼的特殊形态,是一种在临床上较好的内固定器材。皮肤牵引是骨科较常用的无创伤的固定制动治疗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23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前后行皮肤牵引,手  相似文献   
7.
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钉道参数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经S1椎弓根水平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对 2 2例骨盆标本进行研究 ,测量S1椎弓根宽和高 ,骶髂螺钉的进针点和进针方向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确定进针点后 ,以 5具新鲜尸体对进针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S1椎弓根宽和高分别为 (2 7.7± 1.9)mm和 (2 0 .2± 2 .3 )mm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4.6± 2 .9)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 1.8± 3 .4)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7.7± 3 .8)° ,向尾端倾斜 (7.1± 2 .3 )° ;进针点至S1椎体对侧前皮质距离为 (86.5± 3 .8)mm。以此进针方法行 10枚螺钉固定 ,无螺钉穿出椎弓根。结论 :髂后下棘和坐骨大切迹恒定存在 ,变异小 ;螺钉进针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 2 5mm ,坐骨大切迹上方 40mm ;螺钉长 75mm ;进针方向为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 ,然后向后侧倾斜 5°~ 10° ,向尾端倾斜 5°~ 1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