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教育,两组均随访观察4周。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O.01)。结论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和平稳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的疗效与药物安全性。方法将10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B组52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肝及抗纤维化对症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100mg/d)治疗,B组在常规基础上予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观察并对比不同组别患者肝、肾功能、血清HBV-DNA阴转率、HBeAg转阴率、凝血酶原时间、肝脏Child-pugh评分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时各项指标改善程度A组优于B组,A组HBV-DNA阴转率达53.5%,B组为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eAg血清转换率达31.6%,B组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TP评分较B组下降明显(P<0.05)。A、B两组治疗过程中死亡例数分别为1、2例。其余病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均是抗乙肝病毒的理想药物,二者联合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增加抗病毒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D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受试者(E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UALB、vWF、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UALB、PA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间UALB、PAF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vWF含量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两者变化同步,提示其血管损伤与PAF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试验组:A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及血小板活化状况。方法检测A组、健康对照组(B组)和葡萄糖耐量受损组(IGT组:C组)各30例的内皮素(E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ET,vWF,PAF3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1),同时也高于C组,说明A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活化先于血糖升高,而且可能与遗传因素关系更大。结论内皮功能损伤存在于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但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以及IGT患者中。ET,vWF,PAF3项指标的变化出现在糖代谢异常之前,提示糖尿病一级亲属在未发生糖尿病之前,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已启动.除了生活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外,遗传因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血糖正常的一级亲属中启动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在ET,vWF水平升高的同时,PAF水平也伴随升高.即不仅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也高于IGT对照组,提示血小板活化共同参与了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且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187例HFMD患儿于诊断次日和病程结束后,进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HFMD患儿与健康儿童比较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1),且心肌酶谱异常治疗前亦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但均无心肌炎表现。结论提示HFMD病程中心肌较易受到侵犯,经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30例(A组),并与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者(B组)、糖耐量受损(IGT)者(C组)作比较;同时选择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健康人(D组)和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健康人(E组)各3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UM、E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其他4组比较,UM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B、C、D、E组间UM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ET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E组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发展,合并肾病并发症与内皮功能损伤,两者变化同步,提示血管内皮损伤与肾病并发症有关,同糖尿病病程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社区新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新诊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专题讲座、小组讲座、文字教育、随机教育、现身教育的方法。结果患者听课5次以上复诊频率高于听课4次以下者(P<0.01)。结论对社区新诊断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是强化糖尿病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教育,两组均随访观察4周.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艾(均P<0.01).结论 低血糖指数食物饮食教育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高饮食依从性和平稳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血清内皮素含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30例(A组),并与2型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者(B组)、糖耐量受损(IGT)者(C组)作比较;同时选择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健康人(D组)和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健康人(E组)各3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UM、E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与其他4组比较,UM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B、C、D、E组间UM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ET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E组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伤,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发展,合并肾病并发症与内皮功能损伤,两者变化同步,提示血管内皮损伤与肾病并发症有关,同糖尿病病程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