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随访调查腹腔镜改良Soave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的排便功能。方法:2000年6月~2005年12月行改良Soave根治术87例,年龄为17d至5岁。术后定期随访49例年龄在3岁以上的患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平均38·4个月。评价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有无污粪及便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据中国医科大学提出的临床评分标准,排便功能优者(6~5分)38例,良(4~3分)9例,劣(2~0分)2例,3例患儿有持续性便秘,3例患儿曾患小肠结肠炎。结论:腹腔镜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2.
3.
小儿胃肠道植物粪石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星义 《广西医学》1999,(1):157-158
胃肠道植物粪石在小儿并不少见、多因短时多量摄入富含纤维素的果实(如:柿子黑枣等)而得病。1993年6月~1998年4月我科共收治小儿胃肠道植物性粪石56例,现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本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  相似文献   
4.
166例小儿脓胸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宁  陈星义 《广西医学》2000,22(4):802-803
小儿脓胸主要是肺部化脓性病灶侵及胸膜或病灶破溃直接累及胸膜腔所致。本院自1982~1999年收治小儿脓胸166例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03例,女63例,年龄28天~15岁,平均3.4岁。<1岁59例,1~3岁51例,4~6岁35例,7~15岁21例。右侧脓胸97例,左侧69例,伴有支气管胸膜瘘18例。病例大多来自农村,发病时间最短2天,最长6月。  相似文献   
5.
小儿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AHNP)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30%~50%[1],是小儿外科少见而严重的急腹症。我科1986年6月至1997年2月共收治3例,经积极手术治疗,均获治愈。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例1,女,9岁,持续上腹部痛13h,伴...  相似文献   
6.
小儿腹腔镜巨结肠改良Soave根治术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小儿腹腔镜改良Soave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22例,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腹腔镜下分离要切除的病变结肠纱膜,结肠从直肠肌鞘内拖出与肛门吻合。对腹内大出血和术后肛门吻合口感染,部分结肠回缩,以及并发小肠炎进行分析和治疗。结果:本组并发症5例,占22.7%,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0例均食欲正常、无腹胀,每天自行排便2-5交,肛门吻合口无狭窄、无粪污,体重增加。结论:小儿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方法,与传统的先天性巨结肠开腹根治术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对术中腹内大出血以及术后肛铁合口感染结肠回缩等严重并发症,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避免。因此小儿腹腔镜为新生儿、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症为婴幼儿常见多发病 ,既往治疗为开腹手术创伤大 ,恢复慢 ,并发症多。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1年11月 ,我们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 17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7例 ,男 16例 ,女 1例。年龄 2 4 d至3岁 ,平均 7个月。1.2 手术方法 :采用 0°、30° Olm pusy电视腹腔镜系统及手术器械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 (Soave式 ) ,患儿取平卧头低位 ,选右上腹戳孔插入气腹针 ,建立CO2 气腹 ,压力 1.33~ 1.6 k Pa,并置入 5 m m套管 ,放入观察镜 ,然后分别在左、…  相似文献   
8.
李新宁  陈星义 《广西医学》2003,25(8):1432-1434
先天性巨结肠症 ( Congenital megacolon)是由于病变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或肌间神经等 ,肠管持续痉挛狭窄造成的功能性肠梗阻 ,继发近端肠管扩张、肥厚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 ,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儿消化道畸形 ,国内统计资料发病率为0 .2 6% (1) 。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是进行分期或 期剖腹手术达到根治的效果 ,不仅手术创伤大 ,恢复慢 ,而且并发症多 (2 ,3 )。自 1 994年 Smith等 (4)应用腹腔镜行 Duhamel根治术成功治疗了 1例 2岁患儿后 ,1 995年英国的 Georgeson等 (5) 报告了腹腔镜 Soave's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他们治疗的最小患儿仅出…  相似文献   
9.
小儿踝部自行车损伤临床分析(附97例报告)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儿外科陈星义我院儿外门诊1980年元月~1996年12月共收治小儿踝部被自行车轮损伤患儿97例。经治疗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最大年龄8岁,最小年龄1岁半,平均年龄4.7岁。男76例,...  相似文献   
10.
陈星义 《广西医学》1990,12(2):91-92
小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小儿软组织一种少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以皮下组织及筋膜坏死而不累及肌肉为特证。早在1924年Meleney 首先描述了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坏死性筋膜炎综合症的表现,此后均有类似报导,但命名相当混乱,至1952年Wjlson 经观察总结遂将皮肤、皮下脂肪、浅深筋膜的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