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复方斑蝥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住院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含量,免疫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水平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AFP、CA199含量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值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AFP、CEA、CA199含量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FP、CEA、CA199含量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VEGF、HIF-1α含量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中VEGF、HIF-1α含量降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升高患者24例(48%),ZPS评分升高患者25例(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TACE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烧伤创面植皮存活的影响。方法:对22例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病人手术治疗,行切痂或削痂后喷用rh-bFGF后立即移植自体皮片,选择20例对照组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病人手术治疗,行切痂或削痂后立即移植自体皮片。结果:rh-bFGF治疗组植皮成活率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发现bFGF治疗组植皮下有大量毛细胞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其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成活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深度烧伤病人采取削痂或切痂植皮术中应用rh-bFGF可提高植皮成活率,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4.
高压电烧伤颈部术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15岁,被10 kV高压电烧伤后9 h入院.查体:左腕部创面4 cm×5 cm,焦黄,手指无血运;颈肩部创面25cm×30 cm,肌肉外露;左大腿外侧创面20cm×15 cm.诊断:电烧伤总面积12%,其中深Ⅱ度4%、Ⅳ度8%TBSA.行左前臂清创探查,见腕部血管肌肉全部变性、坏死,因患者不同意截肢,清创后用油纱布敷料包扎.伤后2 d,患者血小板计数(PLT)477×109/L,红细胞(RBC)4.14×109/L.伤后4 d行左大腿巨大创面清创切痂植皮术,左前臂行截肢术.伤后6 d患者体温38.0~39.6℃,查PLT 772×109/L、RBC2.55×109/L、白细胞20×109/L,颈肩部创面液化、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给予抗生素、红细胞悬液、白蛋白等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
应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电烧伤深度创面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总结采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严重电烧伤患者创面的临床经验。 方法 应用游离皮瓣、轴型血管蒂岛状皮瓣、局部邻近皮瓣、肌皮瓣等修复 4 9例电烧伤患者的 6 4个创面。 结果 皮瓣完全坏死 2例 ,边缘淤血坏死 4例 ,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 ,创面Ⅰ期愈合。 结论 根据电烧伤程度选择恰当的皮瓣修复创面 ,能较好地防止深部组织感染和渐进性坏死 ,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危重烧伤病人在早期抢救治疗中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56例危重烧伤病人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输液和血流力学的监测,静脉穿刺插瞥部位选择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等,同时尽可能避开刨面,选用双腔静脉导管和三腔静脉导管。结果 应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快速方便,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快速的纠正休克,同时用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变化。结论 在危重度大面积烧伤病人抢救治疗中应用深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留管时间较长,感染机率低,创伤性小,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早期给予输液、营养支持治疗等明显的减少了危重烧伤病人的并发症,其临床应用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生长激素治疗重度烧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36例重度烧伤病人应用生长激素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时间,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并发感染等情况。选择30例病人做对照组。结果 生长激素治疗组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恢复明显,并发感染机率低。结论 烧伤病人应用生长激素治疗能促进细胞生长促进创面修复,阻止高分解代谢,促进蛋白合成的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率。  相似文献   
8.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加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远期随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异体ADM+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临床远期效果.方法 选择2001年3月-2008年10月,笔者单位收治的19例行异体ADM+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患者为复合移植组(34个创面),同期9例行自体刃厚皮移植患者为对照组(11个创面).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随访时,在曼彻斯特瘢痕量表的基础上设计随访对象评估表,评估移植皮肤的颜色、平整度、质地、挛缩、感觉、并发症情况,分值1~4分,得分越高、情况越差;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供皮区瘢痕形成情况;发放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移植期内健康记录;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其中4例患者皮肤组织结构.采用中立位法描述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对数据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1)复合移植组皮肤平整度、挛缩、质地评分分别为(1.6±0.5)、(1.8±0.8)、(1.5±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7)、(2.2±0.9)、(2.3±0.7)分(Z值分别为-2.058、-2.220、-2.323,P值均小于0.05);2组皮肤颜色、感觉、并发症评分结果相近(Z值分别为-0.628、-0.428、-2.520,P值均大于0.05).(2)复合移植组仅1个供皮区部分区域有轻度瘢痕.(3)复合移植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疼痛、瘙痒和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87、0.019、2.628,P值均大于0.05).(4)病理结果显示,手部复合移植后2年可见神经纤维结构,ADM在受体内未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5)复合移植组11处关节部位功能得到恢复或改善,另2处需再次手术.对照组2处关节部位均明显挛缩.结论 异体ADM+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防止瘢痕挛缩,改善功能及外观方面效果明显,长期存留于成人和儿童患者体内均未出现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异体异种脱细胞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尽管真皮基质的生物模板作用可减少瘢痕形成,改善创面愈合质量已得到共识,但不同种属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真皮添充物的成活机制和重建过程等生物学性能是否有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目的:对比分析异体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近期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自身对照观察实验,于2008-01/06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J-1型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由北京桀亚莱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小型香猪1只以低含量胰蛋白酶消化加反复冻融法制备制备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方法:选取近交系小型香猪15只,在每头猪脊背两侧制作6 cm×6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各3处,共6处,按移植物的不同将创面随机分为3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猪刃厚自体皮复合移植组与人脱细胞真皮基质与猪刃厚皮复合移植组在脱细胞真皮基质植入后,在其表面重叠覆盖自体刃厚皮,对照组单纯行猪薄皮片移植.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9 d、21 d及3个月各组移植物成活情况、创面收缩率和组织学变化.结果:移植后第9,21天各组移植皮片大部分均成活良好,局部无红肿,3个月时两复合移植组皮肤外观相似,均光滑、柔软、丰满、有弹性,与周围正常组织结合部平坦,对照组创面收缩凹陷明显,皮片薄弱,韧性也较复合移植组差,3组移植物成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自体刃厚皮移植创面收缩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移植后8 d,2个复合移植组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结构,复合皮表皮层形成且分化良好;移植后21 d,已有完整的皮肤结构,真皮层内可见胶原纤维排列规整,表皮-真皮连接区"钉突"结构明显,移植后3个月结构更加接近正常真皮,对照组组织致密,胶原排列紊乱,与瘢痕组织结构相似.结论:与自体皮复合移植时,异体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相近的生物学性能,且效果优于单纯刃厚自体皮移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以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为血供的带蒂腹部皮瓣覆盖上肢电损伤创面的手术方法,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以第7~10肋间穿支血管供养的腹部皮瓣,修复6例电损伤患者肘部、前臂、腕部、手掌部创面。皮瓣面积16.0cm×12.0cm~9.0cm×7.0cm,移植皮瓣18.21d后断蒂。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及外观。结果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蒂皮瓣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简便、耗时短。5例皮瓣移植后全部成活;1例皮瓣因切取时超过脐旁线,致远端边缘3.5cm×2.0cm部分坏死。术后外观满意。结论肋间后动脉外侧穿支蒂皮瓣适用于前臂、肘部及手部损伤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