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3篇
肿瘤学   3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90例毛母质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0例毛母质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1:2.1。此瘤以20~40岁多见,计43例(47.7%),20岁以下39例(43.3%),40岁以上8例(9.0%)。60%病例伴有钙化,35%有骨化,25.5%有含铁血黄素或黑色素沉着。局部损伤与本病发生相关,故认为局部损伤可能是本病的主要成因之一。对此瘤临床与病理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中多发性头状瘤(MPS)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伴有MPS的病变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所有的病例均有纤维囊性乳腺病、不典型性导管增生(ADH)、不典型性小叶增生(ALH)、小叶原位癌(LCIS)及不典型性乳头结构,与伴有MPS的导管原位癌(DCIS,8例)及导管侵袭癌(INS,12例)比较.结果乳腺MPS病变的特征性是在形成多发性肿块的导管内充满乳头,相邻的组织纤维化,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性纤维囊性病.特别是在不典型性乳头状瘤病例(8例中5例,占62.5%)中,不典型增生常见(20例中9例,占44.1%).结论乳腺MPS往往与ADH、ALH、LCIS的恶性病变相关,而双侧乳腺MP提示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乳腺肉瘤少见,占所有乳腺恶性肿瘤的1%,预后比乳腺癌好.为了加深对此类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本文对7例乳腺肉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1 临床病理资料沂蒙山地区1966年~1988年间收治的所有乳腺肉瘤进行复查.本项研究将含有上皮成分的间叶组织恶性肿瘤除外,恶性淋巴瘤及血管肉瘤另有报道,故未包括在内.7例资料见附表.1.1 临床发现 男1例(例2),女6例.6例为质硬、可移动的无痛性肿块,1例肿块固定于皮下,与皮肤相连.临床症状2~9个月,平均6个月.左侧4例,右侧3例.4例行腋下淋巴结检查,均未见转移瘤.  相似文献   
4.
作者描述了一例少见的原发于上颌窦的脑膜瘤。患者面部表现为无痛肿胀,经侧面鼻切开术切除肿瘤,组织学检查后作出了本病的诊断。异位性异脑膜瘤是少见的,绝大多数发生在眼眶、皮肤。而起自鼻腔和鼻窦原发性脑膜瘤更为少见,发生在鼻腔、额窦、蝶窦、筛窦及上颌的异位性原发性脑膜瘤也有报告。以前记述的32冽鼻腔和鼻窦的异位性脑膜瘤有半数位于额窦。通常脑膜瘤是良性肿  相似文献   
5.
乳房血管肉瘤是起自乳房血管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过去所用名称繁多,如良性转移性血管瘤、血管肉瘤,血管内皮肉瘤、成血管细胞瘤等。而以血管肉瘤的名称较为恰当,因其既阐明了肿瘤性质,又反映了肿瘤的组织起源,现报告1例并复习文献。病例报告女,25岁。停经7个月,发现左侧乳房无痛性肿物2个月。肿物初起如栗子大,稍活动,后逐渐长大,伴有刺痛,并向左肩部放射。曾多次诊为“纤维腺瘤”。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左乳房内外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少见的耳鼻咽喉部横纹肌肉瘤7例.该瘤病理形态上可表现为不同发育阶段的横纹肌细胞,早期肌母细胞为圆形、多角形或带状细胞,病理上分为4型:①胚胎型,②葡萄状,③多形性,④腺泡状.多形性以成人多见,腺泡状以青少年多见,胚胎型和葡萄状以婴幼儿多见.  相似文献   
7.
嗅神经母细胞瘤国内报道不多,现报告2例如下: 例一男,50岁。1984年8月14日入院,住院号4234。患者自1年前开始左鼻腔间歇性堵塞,伴有脓血性涕及头疼;鼻塞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嗅觉障碍,于5个月前曾在某医院施行左鼻腔肿物部分切除。病理报告为“未分化癌”。术后鼻塞症状加重,并有鼻部肿胀、左眼不适感及流泪。检查:慢性病容,左鼻背部肿胀,左鼻腔内为肿物阻塞,表面不光滑,有坏死物附着,触之易出血。左侧后鼻孔被肿物阻塞,左眼突出度为19mm,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小肠肿瘤发病率很低,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略。恶性者就诊时往往已是晚期,预后不佳。现将我们所遇55例资料完整的小肠原发性肿瘤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良性瘤19例,恶性瘤36例,良恶性之比为1:1.9。男性33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为1.5∶1。男性略多女性。年龄分布14~74岁,平均48.7岁。高发年龄在61~70岁(表1)。二、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往往有一个或更多的症状及体征。良性瘤(19例)的临床症状有:肉眼及隐性胃肠道出血(6例)、贫血(5例)、腹痛(7例)、恶心及呕吐(5例)、消瘦(3例)、便秘(2例)。临床体征:腹部包块(4例)、肠套叠(3例)、肠梗阻(5例)。在36例恶性瘤中,腹痛(8例)、消瘦及食欲减退(6例)、恶心呕吐(5例)、贫血(4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沂蒙山地区20岁以下幼女及青春期卵巢肿瘤1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生殖细胞肿瘤占68%;上皮性肿瘤27%;性索间质肿瘤占5%。其中双侧性肿瘤占6.8%。在147例中,15岁以下者57例,上皮性肿瘤仅占22%。腹痛及腹部包块为常见症状及体征。恶性肿瘤41例,12例存活1~10年尚健在,10例死亡,19例失访。  相似文献   
10.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成年及老年人多见。青少年少见。以四肢及驱干部多见,发生于婴幼儿阴茎的先天性恶性黑色素瘤更为罕见。将我院一例报告如下:男,2月。出生时阴茎头粘膜颜色变黑,后病变逐渐增大,同时流黑水10多天。于1982年7月14日入院。检查:阴茎包皮口处可见一突起之黑色肿物,约黄豆粒大小,外观不光滑,表面有黑色分泌物附着。其它检查未见异常。于1982年7月16日行病灶切除,病理检查:大小2×1×0.5cm表面附有1×1×0.5cm大小的黑褐色肿物,切面呈黑褐色。镜下,瘤组织为梭形及椭圆形细胞组成,以梭形细胞为主。瘤细胞有明显异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