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食管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第7位和第6位。近年来, 以程序性死亡-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不断进入临床实践, 改变了食管癌的治疗现状。尽管免疫治疗已经为晚期食管癌患者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 并在新辅助治疗人群中显示出较高的病理缓解率, 但仅有少部分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因此亟需有效的生物标志物预测其临床疗效, 以更好地识别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本文对近年发现的食管癌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重点讨论这些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恶性肿瘤寡转移或寡进展状态逐渐成为癌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相对惰性的肿瘤生物学特征, 以及潜在的局部治疗获益机会, 寡转移或寡进展在多个癌种中被列为特殊的临床亚型, 然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尚无深入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是否存在寡转移状态, 孤立性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否应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寡进展, 外科治疗在寡转移中的临床价值, 以及局部放疗在寡进展中的临床价值, 文献报道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但仍需进一步探索。谨慎推进相关研究, 明确食管鳞状细胞癌寡转移或寡进展的生物学特点和预后特征, 有望为患者制定效果更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专栏导读:AME Groups旗下出版了Journal of hToracic Disease (《胸部疾病杂志》)、Annals of Cardiothoracic Surgery (《心胸外科年鉴》)、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癌症转化研究》)和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转化医学年鉴》)等20余本英文医学学术期刊。2014年,AME Groups中文平台--“科研时间”的诞生,为广大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带来了福音,提供了更多科研交流和学习分享的机会。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AME科研时间专栏”,订阅我们的公众微信号(科研时间:amegroups),给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以便于将这个专栏建设得更好,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一个栏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行微创治疗的102例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8例,女性34例;年龄70~92岁,平均年龄(74.1 ± 3.6)岁。其中55例患者为加速康复组,47例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微创McKeown术及胸腹腔二野淋巴结全清扫术。检测指标包括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康复组中2例患者因并发症而再次置入胃管并暂停经口进食,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耐受良好。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加速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4.5%和38.2%)、再次入住ICU发生率(3.6%和6.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694;χ2=0.410,P=0.522);但加速康复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7.8±1.6)d和(12.8±2.3)d],术后住院费用也低于对照组[(26 332±12 355)元和(39 810±15 846)元],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756,P<0.001;Z=-9.452,P<0.001)。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模式在高龄食管癌患者治疗中安全可行,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及加速患者康复,该治疗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微创术后不进行胃肠减压并早期进食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微创手术治疗、且术后不放胃管不禁食(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术后第1天开始进食)的156例的食管癌患者(早期进食组)。并选取2012年1-12月间行微创手术治疗但接受传统围手术期处理(常规放置胃肠减压管及鼻肠营养管,术后第7天开始经口进食)的1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晚期进食组)。结果早期进食组中有6例(3.8%)患者由于术后并发症未能按计划进行早期进食。早期进食组患者较晚期进食组术后排气时间[(2.1±0.9) d比(3.3±1.1) d,P<0.01]、术后排粪时间[(4.4±1.3) d比(6.6±1.0) d,P<0.01)及术后住院时间[(8.3±3.2) d比(10.4±3.6) d,P<0.01]均显著缩短,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30/156)比25.0%(40/16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期经口进食是术后住院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但并不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微创手术后不放置胃肠减压管以及早期进食是安全可行的,可以加快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而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突破不断涌现, 为重新审视当前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提供了新机遇。鉴于涉及食管癌分期谱广泛, 临床中难以实现异病同治。针对原发肿瘤负荷(T分期较重)的局部治疗抑或转移性淋巴结负荷(N分期较重)的全身治疗, 应予以辩证性个体化处理。鉴于当前缺乏实用性强的预测标志物, 根据不同肿瘤负荷表型(T/N负荷相对关系), 导向性选择不同疗法具有未来临床价值。尽管围手术期应用免疫治疗面临诸多潜在挑战, 但这也将有助于促进未来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