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杨家林为全国中医妇科名专家,于中医妇科理论、临床皆有精深的造诣,对中医妇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笔者临床跟随和阅读其医案时,发现老教授临床用参多用南沙参,结合其学术思想,总结出了南沙参在妇科调理中具有平补五脏气血,补而兼调、补而不燥、补而不腻,能定魂魄、安五脏的功效,常作为妇科调理的要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挖掘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AM)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将生物信息学方法与可视化软件相结合,探索AM的新治疗靶点。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GEO数据库,用GEO2R工具分析DEGs,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构筑蛋白互作网络图,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CiberSort算法分析AM与正常组织免疫浸润差异。结果 最终共筛选出419个共同的DEGs。GO及KEGG分析揭示AM相关通路及生物学功能。最终筛选出FN1等10个核心基因。免疫浸润结果提示AM中巨噬细胞M0的浸润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AM发生的DEGs,其中关键基因和通路有望成为治疗AM的新靶点,并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背景 中国乳腺癌患者年轻化,年轻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成为关注焦点。乳腺癌保乳手术在根治乳腺癌的同时保持乳房外形,我们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乳腺癌保乳精准手术的单位之一。腔镜微创技术是乳腺癌手术领域的新热点,但目前腔镜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发展遭遇阻碍——难以精确勾画癌肿边缘。传统保乳手术中,癌肿切缘由术者手指触摸判断,这在腔镜操作下无法实现。为此,作者开展了全球首例腔镜下术中导航乳腺癌保乳术,应用术中导航系统精准定位癌肿边缘。 患者信息 患者为46岁女性,确诊为左侧乳腺癌,cT2N1M0 IIB期。患者保乳意愿强烈并要求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方法 应用乳房MR结果构建三维图像、术前O臂扫描乳房空间位置,再通过Medtronic Stealth Station S7手术导航系统将二者融合,构建出实时乳房三维模型。随后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可用探针精准勾画肿瘤边缘,在腔镜下沿探针位置切下癌肿。结果病理结果提示肿瘤切缘组织未见癌,术后乳房两侧基本对称、正面观无伤口,患者对外形满意。讨论 腔镜下术中导航乳腺癌保乳术提高了腔镜保乳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切缘一次阴性率,有望将腔镜保乳手术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半夏柴桂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Hp感染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铋剂四联方案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半夏柴桂泻心汤治疗,2组均治疗14天。比较2组治疗结束后1个月Hp根除率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发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胃肠疾病生命质量指数(GIQLI)量表评分,统计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Hp根除率94.0%(47/50),对照组Hp根除率78.0%(39/50),治疗组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单项中医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GIQLI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18/5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6.4%(3/47),对照组复发率23.1%(...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400例成人上前牙区CBCT图像进行测量统计,了解上前牙区种植相关解剖因素,为美学区种植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纳入400例患者CBCT图像,测量唇、腭侧不同位点的骨量并探索上前牙根和牙槽骨的位置关系。结果 唇侧骨壁厚度在根尖处较厚,在唇侧牙槽嵴顶下2 mm处较薄,在根中1/2处最薄,唇侧牙槽嵴顶下2 mm和根中1/2处骨壁厚度>1 mm所占比率在中切牙至尖牙分别为37%、30%;31%、27%;56%、34%。腭侧骨壁厚度自牙槽嵴顶向根方递增,根方骨量>5 mm所占比率在中切牙至尖牙分别为94%、82%、97%。中切牙至尖牙相对于牙槽骨的位置关系分型Ⅰ、Ⅱ、Ⅲ、Ⅳ型分别为79.5%、10.5%、1.0%、2.0%;72.0%、14.5%、3.0%、5.0%;83.0%、5.5%、0.0%、0.5%。Ⅰ亚类(根尖区唇侧骨板厚度图像精度上难以分辨)各牙位占比分别为7.0%、5.5%、11.0%。结论 上前牙区唇侧嵴顶及根中处骨板厚度普遍很薄,绝大多数位点骨厚度<1 mm,根中1/2厚度最小;腭侧骨壁厚度自嵴顶向根方递增。上前牙根和牙槽骨多数属于Ⅰ类位置关系,为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