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轻型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抗过敏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氯沙坦100 mg每日1次;治疗组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5粒/次,疗程12周,检测治疗前后4、8、12周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血Scr、BUN、TC、TG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葵胶囊联合氯沙坦治疗轻型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4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缬沙坦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大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缬沙坦组,23例)和B组(联合治疗组,23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缬沙坦160mg每日1次,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20mg每日3次。服用雷公藤多苷2周内复查肝功能及血常规,如出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5倍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5×109/L暂停用雷公藤多苷,经治疗后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结果: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血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经治疗后在减少24h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方面均优于A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即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比较及相互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中等剂量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具有通过进一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水平,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硫酸羟氯喹联合白芍总苷对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RA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胰岛素初始剂量0.5 U·kg-1,sc;硫酸羟氯喹100 mg,po,bid,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白芍总苷0.6 g,po,tid,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稳态模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补体C4和类风湿因子(RF)],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BG、2 hPBG、HbAlc、TC和TG水平均较其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HOMA-β较治疗前升高,HOMA-IR和DAS28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HOMA-β为64.95±15.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02±14.95,HOMA-IR和DAS28评分分别为(1.64±0.54)分和(4.23±1.3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0.64)分和(5.16±1.75)分(P<0.05);2组CRP、WBC和ES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A、IgG、补体C3、补体C4和R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3%和6.67%(P>0.05)。结论硫酸羟氯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RA合并糖尿病患者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明显改善胰岛功能,还能有效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陆世凯 《现代实用医学》2015,27(3):311-312,32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系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肾病(DN)并高血脂症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伴高血脂症的DN患者分为3组,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单用辛伐他汀(20 mg/d)、单用非诺贝特(200 mg/d)和联合治疗(辛伐他汀20 mg/d+非诺贝特200 mg/d),6个月为一疗程.对比3种治疗方法对24h尿白蛋白定量(uMA)、血脂和血压的影响.结果 6个月后,辛伐他汀组与联合治疗组的uMA、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非诺贝特组治疗后TC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降低显著(均P<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TC、TG的降幅高于非诺贝特组(均P< 0.05),血压收缩压降低幅度则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总体改善程度均明显.结论 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DN并高脂血症患者可有效降低血压与血脂,减少微量白蛋白尿,疗效优于单用辛伐他汀或非诺贝特.  相似文献   
5.
陆世凯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0):1700-170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3例)、B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治疗,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常规剂量秋水仙碱治疗。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发作次数、复发次数,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 结果 A组临床有效率为96.97%,B组为90.91%,二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χ2=10.664,P=0.005);且A组与对照组间总有效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3.631,P<0.001)。3组关节炎疼痛缓解时间、发作次数及复发次数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9.281,P<0.001;F=4.372,P=0.016;F=6.714,P=0.002);A、B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A、B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间血尿酸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对照组为12.50%,二者均显著低于B组的54.55%(χ2=15.461,P<0.001);且A、B两组,B组与对照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791,P=0.005;χ2=12.827,P<0.001)。 结论 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及复发次数,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狼疮性肾炎(L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138例,根据有无LN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将SLE患者分为三组:LN活动组(n=36)、LN非活动组(n=47)和SLE无LN组(n=55)。比较三组的NLR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LR与LN疾病活动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LR对LN疾病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三组患者的NL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47,P<0.05)。LN活动组和LN非活动组的NLR值高于SLE无LN组,且LN活动组高于LN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16、8.02、13.29,P均<0.05)。在LN患者中,NLR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0.29、0.31、0.40、0.41,P均<0.05),与补体C3和补体C4呈负相关(r分别=-0.27、-0.25,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LN疾病活动的危险因素(OR=2.35,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NLR诊断LN疾病活动的曲线下面积为0.82,最佳截断值为3.26,灵敏度为82.60%,特异度为67.40%。结论NLR可作为评估LN疾病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炎症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肾活检病理检查对于确定肾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2008年4月开展肾活检以来共行肾活检85例,现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