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
胃肠道问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GIST)以往多归为平滑肌肿瘤,近年来,随着病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研究的进展,国内外学者提出GIST实为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壁的间叶肿瘤,由于文献中对于GIST的CT表现报道较少,故笔者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该肿瘤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细胞的变化。方法:选用ICR小鼠,在干寒环境下,采用干寒性饲料饲养、慢性电击等多因素复合建立维吾尔医学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透射电镜观察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纽相比,模型组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可见明显的改变。结论:维医异常黑胆质病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细胞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 TEG)检测在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围术期行抗凝治疗预防游离皮瓣吻合口血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70例行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凝血检查方法及抗凝依据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凝血试验,根据常规凝血指标行抗凝治疗)和试验组(TEG实验和常规凝血实验,根据TEG指标行抗凝治疗),每组35例,比较2组的凝血状态及皮瓣血栓形成、血肿等并发症。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常规凝血试验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在3个时间点依次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在3个时间点水平上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3个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EG中的Angle、MA、LY30%、EPL在3个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和K值在3个时间点依次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24 h,TEG实验的高凝患者阳性检出例数比常规凝血试验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皮瓣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比常规凝血试验的高凝患者检出率高,血栓弹力图和常规凝血试验结果对抗凝药物的使用均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日常生活中以便秘为主诉的就诊者并不少见.但往往容易被忽略。近年来结肠冗长症所致的顽固性便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已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肠冗长最多见于乙状结肠,约占63.4%。我院1992~2007年共收治11例乙状结肠冗长症病人并行乙状结肠及其系膜切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健儿止泻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年龄1岁:1/3袋/次,年龄1~3岁:1/2袋/次,年龄≥3岁:1袋/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水冲服健儿止泻颗粒,年龄1岁:6 g/次,年龄1~5岁:6~12 g/次,年龄≥5岁:12~18 g/次,3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10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止泻时间、止吐时间、腹痛改善时间、退热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儿止泻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调节免疫指标,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辅酶Q10临床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神经节苷脂M1(GM1)对兔子运动神经-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早期应用神经节甘脂M1,促进面神经损伤再生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将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神经节苷脂M1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兔面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实验模型,实验组于面神经吻合处滴注2.0μL(10μg)GM1溶液,空白对照组于面神经吻合后未作任何处理,分别在术后2周、4周、8周观察面神经的传导速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术后2周、4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分别为(5.35±0.74)m/s,(14.25±1.3)m/s,空白对照组分别为(3.32±0.30)m/s,(8.10±0.92)m/s,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术后2周、4周实验组神经再生状况优于空白对照组,光学显微镜观察术后8周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神经再生状况差别不大。结论兔面神经横断伤后立即应用神经节苷脂M1对面神经损伤后早期(2周,4周)再生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