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经腹部和后矢状路联合手术治疗直肠肛门手术后复发性直肠尿道瘘和直肠阴道瘘。方法5例术后多次复发性直肠尿道瘘或直肠阴道瘘患儿,男3例,女2例,年龄3~13岁。腹部在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远端尽可能从骶前向盆腔分离肠管,近端肠管游离保证正常结肠能无张力拖至肛门处吻合。低位盆腔肠管分离通过后矢状位切口(肛缘后上1cm),正中切开直肠后壁,直肠内剥离黏膜至齿状线,直视下修补瘘口,近端切断结肠,将正常结肠拖出与肛门吻合。结果所有患儿排便功能良好,仅1例有轻度污粪,未见瘘管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腹部和后矢状路游离结肠、直肠,创伤小,视野清晰,避开了粘连紧密的瘘管分离,完整结肠拖出避免了瘘管的复发,后矢状路直肠切开能直视下显示并修补瘘管。  相似文献   
2.
胆道闭锁肝纤维化与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闭锁(Biliary Artesia,BA)是新生儿阻塞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胆管的进行性炎症和肝纤维化,发展速度快,涉及肝内外胆管,虽然通过Kasai手术(即肝门空肠吻合术)能够改善肝内外胆道的梗阻。但多数患儿仍发生进行性肝内胆管破坏和肝纤维化。最后发展为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晚期病例肝脏移植将不可避免。BA病人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Kasai手术时的年龄、病变的类型以及肝纤维化程度等。预测BA的预后以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对选择肝移植的手术时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胆道闭锁患儿血清sICAM-1与IL-1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白细胞介素 18(IL 18)在胆道闭锁(B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胆道闭锁患儿 2 1例 ,男 8例 ,女 13例 ;年龄 2个月~ 12岁 ,所有患儿诊断均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正常对照 12例为健康体检儿童 ,年龄 1个月~ 10岁。采用ELISA法动态测定胆道闭锁患儿手术前、后血清sICAM 1、IL 18水平。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血清sICAM 1、IL 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且两者呈正相关。Kasai手术后两者水平比术前无明显下降 ,且黄疸越重 ,水平越高。结论 sICAM 1、IL 18参与胆道闭锁的进行性损伤的病理过程 ,手术后两者增高表明外科手术不能完全阻止BA的炎症 ,持续增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辅助下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Ⅰ期成形术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后矢状位肛门直肠成形术日前已成为高位肛门闭锁的标准手术方法之一,但术后大便失禁的控制仍不理想。约半数前列腺后瘘管的男孩有明显的污便,只有1/4的患儿大便控制正常。为改善高位肛门闭锁患儿的治疗效果.我们尝试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Ⅰ期肛门成形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6月至2006年4月,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腔镜外科共完成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LA)450例,作者随机抽取穿孔性阑尾炎60例,与同期开腹(OA)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62例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肠肿瘤所致的出血甚为罕见,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2%,而良性平滑肌瘤尤为稀有,国内文献迄今仅有少数个案报告。1979年我院先后收治2例严重肠道出血病人,术前经过各项检查,包括纤维胃镜、胃肠钡餐、肠系检查,均未查明原因。由于严重出血,病人处于垂危状态,行紧急剖腹探查术,术中发见空肠肿瘤,切除送检,病理诊断为空肠平滑肌瘤,现报告如下: 病例1,男,50岁,12年来,患者反复出现黑  相似文献   
7.
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在先天性膈疝胎鼠肺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hypoxia—inducedmitogenicfactor,HIMF)在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diaphragmatichernia,CDH)胎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CDH肺发育不良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10只BABL/C小鼠妊娠8d时经胃管注入25mg除草醚,正常对照组给予食用油,妊娠21d行剖腹产,解剖胎鼠两侧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HIMF表达。结果实验组CDH致畸率56.5%,肺发育不良,处于假腺体期和原始肺小管期,HIMF蛋白显著表达下调(P〈0.05);实验组内产生CDH者胎肺内HIMF表达水平与无CDH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H膈疝侧与非膈疝侧肺组织HIM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CDH肺发育不良组织中HIM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且早于膈疝形成,可能参与CDH肺发育不良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MMP-2、TGF-β1的表达,探讨其与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33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中MMP-2、TGF-β1蛋白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MMP-2、TGF-β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以肝细胞胞浆、胞膜表达最为明显.MMP-2、TGF-β1蛋白在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呈正相关(前者r=0.5063,P<0.05;后者r=0.6179,P<0.05).MMP-2、TGF-β1在胆道闭锁患儿肝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MP-2与TGF-β1的表达有高度相关性(r=0.9200,P<0.01).结论 MMP-2、TGF-β1与胆道闭锁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MMP-2、TGF-β1的表达有望阻止胆道闭锁患儿肝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巨结肠同源病(HA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巨结肠同源病的病例资料,男8例,女15例,年龄5个月~16岁,其中5个月~3岁4例,3~16岁19例。患儿均以便秘、腹胀为主诉,术前常规行钡灌肠、直肠肛管测压检查。其中11例行直肠粘膜活检术;5例因肠梗阻行结肠造瘘术;3例为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复发便秘。结果全部病例均行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23例中,钡剂灌肠均未见明显狭窄段、移行段,24h延迟拍片提示钡剂滞留;部分病例有结肠扩张和结肠冗长表现;直肠肛管测压均有抑制反射,11例直肠粘膜活检AchE阴性。23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断一致。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腹泻,1例出现伤口裂开,2例直肠粘膜脱垂,2例粘连性肠梗阻;无吻合口瘘、肌鞘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HAD较为彻底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化疗大鼠脾切除前后免疫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接受化学药物治疗后脾切除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本实验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2)激素负荷组;(3)免疫抑制组。脾切除前后测定多项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结果 脾脏切除前激素负荷组和免疫抑制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活性和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脾切除后对照组上述免疫指标下降(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