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院自1992年起对粘连性肠梗阻及单纯粘连松解术后与肠排列外固定术后再次梗阻的患者,实行肠排列内固定术(肠内置管排列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8~73岁,平均423岁。引起粘连及梗阻的原因为腹腔结核4例(男3例,女1例),腹茧症2例(男1例,女1例),其余均为既往腹腔手术后粘连所致梗阻,其中单纯粘连松解术后再次梗阻1例,肠排列外固定术后再次梗阻2例。手术方式:松解粘连,游离全程小肠。对于粘连较重无法分清或分离后破损较重的局限性肠段,本组中有2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应用M-A氏管,采用由盲肠…  相似文献   
2.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随着对二尖瓣装置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左心室功能关系的深入研究,Lillehei等在切除瓣下结构的传统二尖瓣置换术(conventional 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C)基础上提出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 with preservation of subvalvular apparatus,MVRP)。我们选择了各方面因素差异不大的近10年作为观察时限,从心功能恢复和术后生存两个方面对MVRP及MVRC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瓣下结构是二尖瓣组合结构的重要部分。现结合有关资料对二尖瓣组合结构的生理作用以及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综述如下。1 二尖瓣组合结构的生理作用1 1 二尖瓣环 在心动周期中 ,瓣环前部变化较小 ,瓣环后部变化较大 ,尤其在等容收缩末期和等容舒张末期 ,在左心室收缩期瓣环后部收缩 ,但瓣环前部却变长。可能由于瓣环其他部分和心肌牵拉所致。瓣环前部收缩期变长有助于左心室射血期流出道阻力降低。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示在行二尖瓣成形手术时要充分考虑到二尖瓣环的生理变化。1 2 二尖瓣…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可避免体外循环对机体的损伤,但是该术式也离不开体外循环的保驾护航,少数病人术中由于出现意外情况而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现就我院发生的8例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突发性窒息随时可能发生 ,如抢救不及时患者会即刻死亡。现将我们于 1992~1997年经治的 13例病人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临床资料见附表。附表  13例突发性窒息患者临床资料疾病分类性别年龄简要病情与治疗经过窒息原因分析主要治疗结果脑、脊髓外伤男 2 8颈椎骨折 ,颈髓损伤神经损伤、呼吸肌麻痹气管插管死亡男 58颅底和口腔结构广泛骨折 ,口腔鼻内大出血出血淹渍气道 ,咽后壁巨大血肿手术抢救死亡男 52颅脑损伤鼻骨骨折 ,纱布添塞骨折复位固定纱布滑落阻塞气道气管切开取异物死亡男 36颈椎骨折未被…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较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临床效果好,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普及,适应症越来越宽,然而在心功能低下、心脏扩大等情况下,术中搬动心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被认为是 OPCAB 的禁忌证.我院从1998年6月至2004年4月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为31例患者进行了 OPCAB.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冠心病的近期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比较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实验组,n=75)术前、术后的心功能情况、EF值变化以及随访期内的冠心病死亡率、自主症状改善率和无症状生存率,并与未手术组(对照组,n=100)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全部存活患者,术后自主症状明显改善,术后心功能级别(NYHA分级)及EF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的随访期内,两组同期因冠心病病死率实验组低,无症状生存率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也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手段,对己有明显症状或己出现并发症的冠心病毒者,早期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记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对于其他治疗手段(如PTCA)失败或出现紧急并发症者,CABG术成为改善心肌血运,挽救急者生命的惟一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776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死亡率,总结77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776例心瓣膜病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53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07例,双瓣膜置换术(DVR)134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DeVega或Kay成形术,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结果 早期死亡47例,死亡率6.1%,其中MVR、AVR、DVR的死亡率分别为4.9%、6.5%、10.4%。结论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心脏瓣膜病变的可靠、有效手段。加强围术期处理,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积极施行瓣环成形术对改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的手术疗效与晚期效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 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术前、术后第1天、第4天、第7天血中IgA、IgM、IgG以及NK活性、IL-2、IFN-r 的变化。结果:体外循环术后上述各项指标水平降低,降低程度与体外循环时间长短有关。结论:体外循环降低了机体免疫力,体外循环时间越长免疫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搏动性灌注(PP)在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对脑组织血流量(CBF)的影响以及PP条件下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方法 39只健康犬分成PP组(18只)及非搏动性灌注组(NPP组,21只),测定降温及深低温停循环后复温过程中的CBF及观察复温后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停循环40min、60min及80min各组在降温过程中,CBF渐减少,两组无差别(P>0.05)。停循环40min后复温过程中PP组的CBF与NPP组比较,在复温过程早期增加明显(P<0.05),复温结束两组均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60min后复温过程中,复温30℃以上,PP组CBF较NPP组增加明显(P<0.01)且复温结束可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NPP组未能恢复。停循环80min后到复温结束两组CBF均未能恢复到降温开始水平。停循环40min的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均无差异。停循环60min的PP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而NPP组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水肿。停循环80min的PP组和NPP组均表现为神经细胞 明显肿胀,线粒体严重水肿,胞浆出现明显退行性改变。结论 PP对深低温停循环后的脑保护作用明显优于NPP。深低温(20℃)停循环安全时限应不超过6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