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尿管囊肿诊断及治疗(附52例报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输尿管囊肿是先天性疾病,1986年1月~1998年5月间我们收治52例,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龄13~42岁,平均31岁。其中16岁以下13例。囊肿位于左侧17例(33%),右侧24例(46%),双侧11例(21%)。主要症状:反复腰痛32例,一侧下腹不适者9例,间断性尿频,尿急者9例,因膀胱肿瘤偶然发现者2例。囊肿伴发上尿路结石者18例,其中结石位于囊肿内6例,位于输尿管及肾盂内12例。52例均行B超检查,明确诊断输尿管囊肿者21例。其中见输尿管入口处囊性低回声影像14例,表现为乳头样较强回声者7例,21例均可见有间歇性膨大或缩小改变。B超误…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附350例报告)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 1 975年 5月~ 1 998年 5月收治的肾上腺肿瘤 35 0例临床资料 ,总结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候群、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 结果 B超和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率分别为 85 %和 96 %。在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及肾上腺皮质癌等不同的组织类型间 ,CT和MRI具有相对特异的表现。 结论 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腺性膀胱炎(附30例报告)   总被引:74,自引:2,他引:72  
目的 总结腺性膀胱炎发病特点,提高腺性膀胱炎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30例腺性膀胱炎病例资料、诊断、检查和治疗方法的应用及预后特点。结果 630例中11例行经尿道电切术,有效率82%。术后病理发现伴有组织恶变者2例。保守治疗者中2例未经特殊治疗,自然痊愈。结论 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经尿道电切或电灼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巴尔通氏骨折为桡骨下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伴桡腕关节半脱位 ,手法复位容易 ,但维持固定困难。近年来作者以布巾钳固定治疗此骨折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例患者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 8~ 50岁 ;桡骨下端背侧缘骨折脱位 4例 ,掌侧缘骨折脱位 2例。骨折解剖对位 4例 ,近解剖对位 2例 ,关节活动均已接近正常范围。随访 6个月~ 1年 ,关节功能均无障碍。2 治疗方法2 .1 器械 大号巾钳一把 ,在近轴节处将钳柄折弯成向外成角约 1 50°,使齿扣闭紧后钳尖张开约 1 .5cm左右 ,消毒备用。2 .2 进钳点 掌侧为桡侧腕…  相似文献   
5.
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全膀胱切除,乙状结肠膀胱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具有全膀胱切除指征的膀胱癌患者施行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结果:近期无严重并发症。通过肛门外括约肌可自行控制排尿-排便,1.5-2个月后,大小便可分开,大便成形,小便约2小时1次,生活如常,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在替代许多自控性尿流改道手术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没有明确暴力外伤史的髂腰肌出血偶可见到,由于解剖上的原因髂腰肌的血肿易合并股神经麻痹,本文报告1994年以来2例在日常活动后发生的髂腰肌血肿股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7.
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是创伤骨科的难题之一,其局部解剖和组织结构特点决定该部位骨折治疗的复杂性.近年来随着建筑业和交通业的发展.高处坠落伤、交通事故伤不断增多,高能量损伤所致的胫骨下段骨折发生率随之增加.目前,对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趋向微创,尽可能减少手术造成的局部血液供应和组织结构的破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自2008年2月~2010年3月,笔者采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后脱位复位通常采用Aillis及Bigelow,s法 ,但这些方法需在麻醉下才能完成 ,且损伤较大。近年来我们采用俯卧重力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4例 ,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复位方法 病人俯卧于诊床上 ,骨盆与床尾平齐 ,使双下肢悬挂于床边。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踝部 ,将患侧髋、膝关节各徐徐屈曲至 90 以松弛髂腹韧带和髋部肌肉。然后术者用对侧膝部跪压于患肢小腿上部 ,利用体重缓缓向下施压 ,同时紧握踝部的手向上提拉 ,持续用力约 1~ 3分钟后可感到股骨头纳入髋臼的弹响 ,畸形即消失。如复位困难 ,可在上述牵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对10例腰椎结核施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钉板系统内固定。本组年龄22-73岁,平均54岁;男7例,女3例;其中2例伴不全瘫。均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脊柱畸形平均Cobb角为19.5°。术前常规抗结核治疗2-4周,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12-18月。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3年,平均18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植骨于术后3个月开始出现融合,术后Cobb角平均为5.3°,平均矫正14.2°。未见植骨块移位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2例不全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一期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重建和维持腰椎的稳定性,提高腰椎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是很常见的骨折,其中C型(AO分型)骨折的患者逐渐增多.其治疗比较困难.笔者自2003年1月~2010年1月,应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3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