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hangman骨折损伤机制、颈椎前路手术疗效、植骨融合时间。方法 2006-01-2011-06,我科收治24例Hangman骨折(其中Ⅰ型5例,Ⅱ型12例,ⅡA型3例,Ⅲ型4例),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颈髓和神经功能障碍,术前JOA评分4~11分,平均7.8分,其中稳定型骨折(Ⅰ型)术前行颈托固定,不稳定型骨折(Ⅱ型、ⅡA、Ⅲ型)术前行颅骨牵引,直至完全复位,术前平均牵引时间为5 d,患者行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颈前路ZEPHIR钢板内固定术。结果24例均获随访12~30个月(平均24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5 min,颈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颈椎生理曲度保持良好,神经症状明显改善,植骨融合率100%,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现象。结论应用颈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治疗hangman骨折是一种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童卫华  刘浩  郭彩群  李祖国 《海南医学》2013,24(22):3311-3313
目的 分析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型钢板置入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8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观察组,n=42)或普通解剖型钢板(对照组,n=38)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4.23±8.13) min、术中出血量为(68.17±7.54) ml、切口长度为(9.54±1.34) cm、疼痛持续时间为(2.39±0.43)d、住院时间为(9.45±2.31)d、术后负重时间为(97.39±16.57)d、骨折愈合时间为(89.64±19.45)d、解剖复位率为97.50%、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治疗优良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6.53±9.43) min、术中出血量为(65.09±8.67) ml、切口长度为(9.35±0.98) cm、疼痛持续时间为(2.43±0.36)d、住院时间为(17.23±3.83)d、术后负重时间为(124.98±25.23)d、骨折愈合时间为(115.88±13.82)d、解剖复位率为97.37%、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63%、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治疗优良率为73.68%.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复位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疗效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疼痛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作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7岁。因颈部疼痛、左上肢麻木无力伴双下肢行走不稳4年,加重2个月于2017年11月5日入院。既往无颈部外伤、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结核以及肿瘤病史。体格检查:颈部外观未见明显异常,无发际低及短颈畸形,颈部旋转及屈伸活动明显受限,左上肢皮肤感觉明显减退,右下肢及双下肢皮肤感觉无减退,胸、腹部有明显束带感,鞍区感觉无减退,左侧三角肌、肱二头肌、伸腕肌、肱三头肌肌力4级,左手内肌肌力3级,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不能快走和迈大步走,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双下肢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双侧髌阵挛、踝阵挛可引出,术前尿、便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七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因不能准确定位而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12例;年龄(68.7±5.1)(55~78)岁。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7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12例。对所有患者均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确定责任间隙后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手术13例,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手术4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7例,开放TLIF 3例。记录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28.1±5.1)(17~36)个月。VAS评分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3.4±1.1、3.1±1.2和2.3±1.1,与术前6.2±1.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2,0.02);ODI评分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28.1±11.2、20.5±9.7和16.7±5.2,与术前69.6±17.9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02,0.01)。结论对于术前难以准确定位的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患者,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确定责任间隙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郭彩群  刘浩 《当代医学》2021,27(17):43-45
目的 探究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脊柱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式脊柱创伤手术,研究组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脊柱功能恢复,缓解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动力髁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为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克氏针组和钢板组各30例,其中克氏针采用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进行治疗,钢板组采用动力髁钢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畸形愈合,无感染,经过观察发现两组患者HSS功能评分体系(优、良、可、差)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克氏针组明显少于钢板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