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7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4%~5%.骨折发生率与年龄及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维持骨折复位的应用。[方法]2008年7月2012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最终临床资料完整者41例,男16例,女25例,年龄382012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最终临床资料完整者41例,男16例,女25例,年龄3889岁,平均69岁,随访时间1289岁,平均69岁,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每次摄X线片都测量相对钢板的"肱骨头高度",根据术后X线片视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有内侧支撑组(A组)23例、没有内侧支撑组(B组)18例。在术后1周内(T1)、术后3个月(T2)、术后1年(T3)摄X线片测量"肱骨头高度",并计算在术后至术后3个月(T124个月,平均16个月,每次摄X线片都测量相对钢板的"肱骨头高度",根据术后X线片视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有内侧支撑组(A组)23例、没有内侧支撑组(B组)18例。在术后1周内(T1)、术后3个月(T2)、术后1年(T3)摄X线片测量"肱骨头高度",并计算在术后至术后3个月(T1T2)、术后3个月T2)、术后3个月后1年(T2术后1年(T2T3)期间高度变化。在T2、T3时期用Neer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A、B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12,P<0.05)。在T1T3)期间高度变化。在T2、T3时期用Neer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A、B组术后并发症例数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12,P<0.05)。在T1T2期间A组"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少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P<0.01);在T2T2期间A组"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少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P<0.01);在T2T3期间两组"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84,P>0.05)。在T2时期、T3时期A组Neer百分法功能评定值(分)均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有内侧支撑者,能更好维持骨折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急诊骨折的17%~[1],流行病学统计显示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病率约为1/500~[2]。尤其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病率较高,桡骨远端干骺端骨皮质质量更差,骨折常呈粉碎性,造成桡骨远端短缩、掌侧或者背侧移位、关节面残留台阶或者间隙。上述畸形会导致腕关节畸形、疼痛、无力、僵直和功能障碍,也可以导致腕关节不稳等各种情况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营泻瘀法防治老年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髋部手术患者152例分为观察组(A组)78例和对照组(B组)74例,A组给予清营化瘀颗粒及低分子肝素钠治疗,B组单纯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结果:A组术后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值高于B组,纤维蛋白原定量值低于B组(P〈0.05或P〈0.01)。A组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B组12例。结论:清营泻瘀法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治疗中融入FTS理念,由专职医师用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系统、WHO疼痛程度分级评分系统、症状自评量表(SCL-90)、Olerud-Molander评分系统进行症状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术前踝关节骨折患者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各项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正常人评分,n=1388);拆线后观察组Baird-Jackson评分(84.5±5.3)、Olerud-Molander评分(88.7±6.3)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3±6.1、81.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12.2±2.3)、疼痛评分(1.3±0.3)、并发症数(1)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3±2.8、2.2±0.4、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L-90的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敌对、恐怖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S用于踝关节骨折的围术期,有助于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心理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01年1月~2007年6月,采用骨折撬拨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和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1例(45足).其中空心钉内固定12足,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3足.结果 本组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FootScore评分标准:优15足,良24足,中4足,差2足,优良享为86.7%.结论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8年7月~2010年7月,我科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3例,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34~83(61.2±6.3)岁。患者均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穿胸片及三维CT重建。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2例,三部分骨折9例,四部分骨折2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3 h~10 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以便提高临床长期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三踝骨折42例。A0分型为C型,手术采用后外、下胫腓关节-内踝的固定顺序,固定外踝前均探查修复三角韧带,负重行走前取出固定下胫腓关节的螺钉。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9-18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根据临床检查及主诉,参照Leeds的判断标准评定,优35例(83.33%),良5例(11.90%),差2例(4.77%),优良率为95.23%。讨论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强调按后-外、下胫腓关节-内踝的固定顺序,三角韧带的修复,可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