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检测运用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制备的双相钙磷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异位骨诱导效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及过氧化氢发泡法,将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以6∶4的比例在1 100 ℃条件下烧结3 h获得双相钙磷陶瓷,利用X线衍射评估材料组成成分。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相钙磷陶瓷,通过扫描电镜、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黏附,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法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活性。将不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双相钙磷陶瓷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于4、8、12周对样本行大体检测、组织染色,测算新骨生成率,从而评估双相钙磷陶瓷的异位骨诱导效率。结果成功制备双相钙磷陶瓷,X线衍射分析可见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特异性的衍射峰。扫描电镜可见双相钙磷陶瓷表面广泛分布大孔及连通孔,孔壁粗糙不平,孔内可见均匀分布的微孔。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显示,骨髓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伸展黏附,共培养后逐渐从不规则形转变为均一的长梭形。CCK8法提示共培养后第1天,细胞活力降低,而第3、4、5、7天,细胞增殖活力逐渐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后第1、7天,双相钙磷陶瓷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更多的碱性磷酸酶。双相钙磷陶瓷顺利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术后8周材料孔隙内可见骨样组织沉积,术后12周大孔成骨比例为0.77±0.11,孔内成骨面积比例为0.71±0.14。结论双相钙磷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异位骨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六味地黄丸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对照组予以阿仑膦酸钠治疗,24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及疲劳量表(FS-14)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骨密度和疲劳值均逐渐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疲劳值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更有效减轻疼痛、缓解疲劳,临床综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愈髋汤加味治疗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80例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愈髋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BMD)、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CTX)]以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积分、ODI、VAS评分以及CTX、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BMD、P1N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ODI、VAS评分、CTX、IL-6、TNF-α 、P1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BMD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愈髋汤加味能够显著提高肾虚血瘀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引起了药理学家和毒理学家的高度关注.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构成一个新兴的学科——纳米医学[1].纳米材料特异的生物学性能使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碳纳米管不仅有示踪成像的功能,又可用于药物传递和热频治疗[3-4].此外,碳纳米管在红外线照射下可释放大量的振动能量,通过产热可有效杀灭局部肿瘤细胞,同时不损伤周围正常细胞[5].通过碳纳米管传递化疗药物不但可以减少给药剂量,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将化疗药物集聚在肿瘤部位,从而减轻毒副作用[6].因此,碳纳米管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用于治疗癌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联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2016年至2017年在我院就诊的119例ACI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61例)和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大剂量组,58例,40mg,1次/d),两组均接受常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两组均治疗30d。治疗前后测量比较两组NIHSS、hsCRP、TNF-α、IL-8、MCP-1、VE-cadherin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和IMT,以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15d、30d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30d的显著低于15d的,P均=0.001;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治疗15d、30d后的NIHSS评分[15d:(5.32±1.63)分比(4.13±1.25)分]降低更显著,P均=0.001。与常规剂量组比较,治疗30d后大剂量组血清hsCRP[(9.37±1.85)mg/L比(6.35±1.94)mg/L]、TNF-α[(10.15±2.47)μg/L比(7.44±1.94)μg/L]、IL-8[(20.35±4.48)μmol/L比(15.14±3.61)μmol/L]、MCP-1[(234.54±32.53)ng/L比(185.46±29.47) ng/L]、VE-cadherin [(5.32±0.49)mg/L比(4.18±0.54)mg/L]水平、斑块面积[(17.25±3.14)mm~2比(14.13±2.07)mm~2]和IMT[(1.08±0.25)mm比(0.85±0.17)mm]降低更显著,P均=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MCP-1和VE-cadherin水平,改善脑功能,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rava辅助自体脂肪移植矫正乳房局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39例乳房局部组织缺损、凹陷畸形患者接受Brava负压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治疗。在接受自体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前1个月,患者按照要求佩戴Brava,每天佩戴8 h,直至手术当日。自体脂肪抽取处理后,分层均匀注射至组织缺损部位,同时以16 G注射器针头松解黏连。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未发现脂肪液化、结节、钙化等并发症。术后效果满意度调查,37例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94.9%),1例对手术效果基本满意(2.6%),1例由于乳房畸形矫正不彻底而对手术效果不满意(2.6%)。结论对于乳腺肿瘤的局部切除后,以及PHAG取出以后形成的局部缺损凹陷,Brava辅助自体脂肪移植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