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5年4月~1996年12月对7例脾功能亢进(以下简称脾亢)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例均为男性,年龄36~48岁,平均42.9岁。其中心例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3例为肝癌伴门静脉高压。均经B超、CT、胃镜和食管钡餐检查而获得诊断,皆有脾脏肿大、外周血象WBC和BPC数明显减少,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3例,腹水4例。1.2治疗方法所用设备为日本岛津公司产800mAVX光机及美国GE公司产1250mAAdvantaxDLXDSA,导管为美国C。。k公司产6F或7FRS导…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GartlandⅠ型骨折,单纯应用石膏外固定;GartlandⅡ型和Ⅲ型骨折,选择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对于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失败或伴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症状以及患肢肿胀特别严重的病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或神经受损等并发症。术前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例,其神经功能得以完全恢复。56例随访16~28个月,平均20.6月,按F lynn功能评价标准,优38例,良16例,可1例,差1例。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终板骨折对胸腰椎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经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73例,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4例纳入观察范围。根据终板破坏程度分为A、B两组。A组:终板无骨折或仅有裂缝骨折而无爆裂,共15例;B组:终板爆裂骨折,共19例。测量手术前、后及最终随访时(平均28.6个月)的Cobb角及伤椎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A、B组的Cobb角和伤椎平均高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B组的伤椎平均高度有统计学意义,B组伤椎平均高度低于A组;术后A、B组的Cobb角无统计学意义。最终随访时A、B组的Cobb角及伤椎平均高度有统计学意义,B组伤椎平均高度低于A组,B组Cobb角大于A组。[结论]终板爆裂骨折影响伤椎的复位,使伤椎高度不能很好恢复,术后逐渐出现椎体高度和矫正角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亳州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采用骨折复位干骺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新鲜股骨下段骨折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年龄4~15岁.所有患儿直视下复位成功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长度合适的桥接棒,植入螺钉固定.通过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Klemm功能恢复分级评定标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70~80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60~120 mL,平均85 mL;手术切口8~10 cm,平均9 cm;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4周,平均8周,无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深部感染、膝关节功能障碍、肢体不等长等并发症发生.Klemm功能恢复分级的结果显示,患者术后优良率为100%.结论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儿童股骨下段骨折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2岁。反酸,嗳气,上腹部疼痛15年。近半年纳差、消瘦、柏油样便10天,呕吐凝血约400毫升,伴有胸部烧灼感。以胃溃疡收入本院。钡餐检查:食管缩短拉直,长约21cm。贲门及1/3的  相似文献   
6.
DSA对肝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一旦确诊已为中晚期 ,失去治疗机会 ,因此 ,提高早期肝癌、亚临床肝癌的发现率是提高肝癌治愈率的前提和关键。小肝癌的影像诊断报道较多[1,2 ] ,我院于 1998年 1月— 1999年 12月 ,对 48例肝癌或疑诊肝癌患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48例均为男性 ,年龄 35~ 6 7岁 ,平均 46岁 ;其中 9例有明确的肝炎、肝硬化病史伴不同程度的甲胎蛋白 (AFP)升高 ,临床疑诊肝癌 ,经B超、CT、MR检查 6例为阴性 ,3例肝内检出病灶但不能确诊为肝癌。 39例为B超、…  相似文献   
7.
郭学德  杨茂清 《中医正骨》2004,16(12):34-34
手法复位外固定对于稳定型Colles骨折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不稳定型Colles骨折,由于单纯石膏或夹板外固定难以有效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性,常常发生再移位.另外关于复位后外固定的体位许多学者存在争议.自2002~2003年,作者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加中立位外固定治疗27例不稳定型Colles骨折,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三柱重建治疗累及后柱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5月,对21例累及后柱损伤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经后路伤椎次全切植骨支撑内固定,并行后外侧植骨。21例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3~54岁,平均35.5岁。骨折椎体:T11 1例,T12 4例,L1 8例,L2 5例,L3 3例。术前Cobb角(25.34±3.42)°。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obb角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24~27个月,平均25.6个月。手术时间135~275 min,平均185 min.术中出血量700~1 650 ml,平均870 ml.术后所有患者椎管减压充分。Cobb角术后(4.01±2.03)°,末次随访(4.34±2.38)°。21例均获得植骨融合。结论:对于累及后柱的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三柱重建术兼具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优势,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级治疗模式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案分为三级、其中GartlandⅠ型6例,GartlandⅡ型19例。GartlandⅢ型31例,其中屈曲型2例,伴有神经损伤2例,患月支肿胀特别严重者2例。对GartlandⅠ型骨折,单纯应用石膏外固定;GartlandⅡ型和GartlandⅢ型骨折,首选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失败者或伴有明显血管、神经损伤症状者以及患肢肿胀特别严重者,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56例随访18—29个月,平均20.6个月,按Flynn功能评价标准,优42例,良13例,差1例。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取分级治疗模式能够取得很好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四肢创伤骨折后可能会出现骨不连,植入物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修复方式,但不同的植入物内固定效果不同。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在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亳州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2例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按照修复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分别实施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的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大于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末次随访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 0.05);两组治疗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评分和Lysholm评分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 > 0.05),但治疗后末次随访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 0.05)。表明与动力加压钢板相比,应用带锁髓内钉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固定牢固,感染率低,更加符合生理和生物力学要求。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