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阿托品用于小儿术前给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 I-Ⅱ级择期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A组(长托宁组)和B组(阿托品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分别于三角肌内注射长托宁0.01mg/kg和阿托品0.01mg/kg。全麻过程中监测患儿的HR、BP、SPO2,结果长托宁组术前、注药后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协0.05),阿托品组注药后10min、30min心率与基础值相比明显增快(P〈O.05)。结论小儿全麻手术术前用长托宁与阿托品相比具有强效持久的抑制腺体分泌,对心率影响小,较少引起面红、体温升高等优点。适用于小儿全麻前用药。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外科的发展,心脏外科亦有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技术和麻醉方面也日益成熟,但体外循环为非生理状态的血液循环,内毒素释放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可触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1],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托烷司琼预防术后静脉自控镇痛致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抑制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renous analgesia,PCIA)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需行全身麻醉ASAI-Ⅱ级患者12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胃肠道功能异常和恶心呕吐症状,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术前24h未给任何止吐药。术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①Ⅰ组(生理盐水组,n=40),术毕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患者PCIA配方为芬太尼0.6~0.8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②Ⅱ组(托烷司琼组,n=40),术毕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在Ⅰ组PCIA配方中加托烷司琼4mg。③Ⅲ组(氟哌利多组,n=40)术毕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在Ⅰ组PCIA配方中加氟哌利多2.5mg。术后连续观察48h,记录术后0、4、8、16、24、32、48h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评分(BCS)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镇痛及舒适评分均达基本满意水平,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恶心、呕吐效果,Ⅱ组效果最好,Ⅱ组、Ⅲ组与Ⅰ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Ⅱ组与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出现了3例锥体外系症状及5例嗜睡症状,Ⅱ组有3例出现一过性轻微头痛。结论托烷司琼及氟哌利多均能抑制PCIA所致恶心、呕吐,但托烷司琼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25G脊麻针单穿腰麻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行急诊剖宫产术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腰麻组(SA组)50例采用25G脊麻针单穿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5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麻醉平面、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SEA组比较, SA组穿刺时间及术后腰背痛、头痛发生率均显著减少(P〈0.05);2组穿刺成功率、麻醉效果、麻醉平面及术中低血压、呼吸困难、寒战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G脊麻针单穿腰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均能满足急诊剖宫产术的要求,25G脊麻针单穿腰麻操作简单、耗时少、术后腰背痛及头痛发生率低,且不需去枕平卧6 h,便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与瑞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S组30例采用喉罩下七氟醚吸入麻醉;P组3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记录2组麻醉诱导前(T0)、插管(置入喉罩)时(T1)、切皮时(T2)及拔管(拔出喉罩)时(T3)各时点患儿MAP、HR,观察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与T0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趋于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T1、T3时点MAP、HR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S组T1、T3时点MAP、HR均明显降低(P<0.05),T0、T2时点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S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P<0.05),S组喉罩一次成功率较P组插管一次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S组术后咽喉痛及喉痉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下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少,优于瑞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反馈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在小儿先心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30例,随机均分为BIS反馈调控丙泊酚TCI组(A组)和丙泊酚持续泵入组(B组),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术中知晓、血管活性药以及丙泊酚使用剂量.结果 A组血管活性药和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或P<0.01).两组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术中知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中,BIS反馈调控丙泊酚TCI可降低血管活性药和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Arndt支气管堵塞器在胸腔镜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0例拟行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D组和B组,每组15例.D组采用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行肺隔离,B组采用Arndt支气管堵塞器行肺隔离.观察2组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气、呼吸指标[单肺通气前(T1),体外循环前单肺通气10 min(T2)、体外循环后单肺通气10 min(T3)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气道压(Paw)],评估术野暴露的情况.结果 2组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时间及术野暴露好、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插管前、B组比较,D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时HR均明显增快,MAP均明显升高(均P<0.05);B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时HR、MAP与插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组T1比较,B、D2组T3时PaO2均明显降低,D组T2、T3时Paw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B组比较,D组T2、T3时Paw均明显升高(均P<0.05);B、D2组T1时PaO2、PaCO2及Pa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rndt支气管阻塞器用于胸腔镜心脏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和手术野暴露良好等优点,且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相比,气管插管反应轻微,气道阻力较小.  相似文献   
9.
10.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在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目前对POCD的确切病因、发病机制等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进一步认识研究。本文就疾病的特点、发生率、可能发生的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