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采用侧卧位改良股骨外侧入路,显露股骨粗隆后外侧部,先将小粗隆复位固定后再将整个粗隆骨折复位,依照术前计划采用DHS、PFN、Gamma钉、股骨近端锁定板固定治疗。结果本组小粗隆复位满意率90%,髋关节内翻率5%。髋关节功能评价:优13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5%。侧卧位改良股骨外侧入路在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具有解剖结构简单、显露清晰、能显著提高小粗隆复位质量、增强术后骨折稳定性、降低内固定治疗失败率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郭余福 《现代保健》2014,(36):37-38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诊治的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循环变化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在MAP方面,观察组在T1~T4时间点及对照组各个时间点与T0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在CVP方面,对照组在T4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MAP值在T3、T4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镇痛效果方面,观察组在术后1 d及2 d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来讲,采用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围术期循环效果,而且还能显著提高镇痛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颈丛阻滞用于颈部中小手术已比较广泛,而因此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者则为罕见。我院近期遇到 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邹某,女性, 38岁,因甲状腺腺瘤拟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腺瘤摘除术,术前一般情况良好,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普鲁卡因皮试阴性,心电图检查正常,无高血压病史,无甲亢表现,基础代谢率正常。术前 30 min安定 10 mg IM、阿托品 0. 5 mg IH,入室血压 16/10. 6 Kpa,脉搏 80次 /min,呼吸 20次 /min。常规皮肤消毒,局麻药配方为 1%利多卡因加 0. 1%的卡因加 1∶ 20万μ副肾素混合液共 30 ml,首先作右侧深…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156例PHN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四组:A组给予安慰剂;B组普瑞巴林胶囊225mg/d;C组普瑞巴林胶囊375mg/d;D组加巴喷丁胶囊900mg/d,前5d剂量滴定,之后按照上述剂量维持,连续观察8周.于治疗前(T1)、治疗后第1天(T2)、第2天(T3)、第4天(T4)、第6天(T5)、第8天(T6)、第2周(T7)、第4周(T8)、第8周(T9)记录患者VAS评分;于T1时和治疗结束后(T10)记录睡眠障碍指数(SPI);评估终点睡眠干扰评分(EMSIS)、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5~T9时B、C、D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且C组明显低于D组(P<0.05); T7~T9时B、C组明显低于D组(P<0.05).B、C、D组的EMSIS明显低于A组(P<0.05).T10时四组SPI明显低于T1时,B、C、D组SPI明显低于A组(P<0.01或P<0.05),C组明显低于B、D组(P<0.05);治疗PHN的有效率和优良率B、C、D组均明显高于A组,B、C组均明显高于D组.头晕、嗜睡、周围水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B、C组明显低于D组(P<0.05).结论 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安慰剂比较,能更快、持久地缓解PHN,呈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轻且呈一过性,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有文献报道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功能结合测量评估工具,确定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常用的指标为McGill疼痛问卷、视觉模拟评分、颈椎运动范围、肌电图、影像学评估(X线、CT、MRI)、颈部伤残指数、SF-36健康调查简表、颈椎功能评定表等。上述指标在CSR中运用的研究较少、不成熟,运用指标单一,存在局限性,需综合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对患儿的影响.方法 将654例腹股沟疝气的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入手术室时均静脉给予氯胺酮和咪达唑仑基础麻醉,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骶管麻醉.观察手术前时(T1)、手术开始时(T2) 以及手术结束时(T3)患儿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手术期间患儿的体动反应、局麻药量及氯胺酮追加量、麻醉平面、术后患儿苏醒时间和切口疼痛出现时间.结果 A、B两组在T1、T2、T3三个时间点的血压(SBP/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在局部麻醉药的总量、麻醉平面、氯胺酮追加量、术后患儿苏醒时间、体动反应,A组较B组显著减少,P<0.001;A组切口疼痛出现时间较B组延后(P<0.001);B组呕吐及尿潴留发生率(7%,29.36%)明显较A组(1.5%,0)高.结论 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硬膜外麻醉作用更平稳,局部麻醉药、辅助麻醉用药更少,苏醒快,术后镇痛时间延长而不影响下肢活动,对患儿生理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利于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分别运用不同的临床麻醉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比较,探索最优麻醉方法.方法 将在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分三组,术中麻醉方法分别运用硬膜外麻醉、硬腰联合麻醉和全麻,即硬膜外麻醉组、硬腰联合麻醉组和全麻组,并且对其Ramsay评分和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恢复痛觉时间为评价指标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在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上较另两组短,Ramsay评分优于硬膜外麻醉组.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在应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上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