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针剂和限制门静脉血流对大鼠极限性肝叶切除(90%)后早期残肝损害的效应。方法:按Gaub的方法建立大鼠90%极限性肝叶切除模型,分别观察限制门静脉血流和加用丹参对大鼠手术后死亡率,残肝HE染色肝细胞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的改变以及术后血生化的改变。结果:限制门静脉血流能减轻早期极限性肝叶切除后残肝的损害,加用丹参后能进一步减轻损害,但均不能改善实验动物的死亡率。结论:限制门静脉血流能减轻早期极限性肝叶切除后残肝的损害,加用丹参后能进一步减轻,但并不能引发残肝细胞再生的启动而延长动物的存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字形切开后方关节囊和“舌状瓣”切开重建两种后方软组织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188例,根据修复方式分为A、B组。A组90例行传统“T”字形切开后方关节囊再修复。B组98例作以股骨转子间嵴为根部的舌形切开。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感染,术后关节稳定性和术后6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手术切口长度A组14.0±1.0cm,B组14.1±0.9cm;手术时间A组101.6±7.8分钟,B组104.2±7.1分钟;术中出血量A组347.7±55.3mL,B组350.0±58.6mL。术后引流量A组399.5±29.4mL,B组304.8±37.2mL;术后6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组为85.5±2.1分,B组为92.4±1.8分;B组在术后引流量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A组。结论:在后方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舌状瓣”切开重建方法修复关节囊及后方肌肉组织效果较好,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3.
用带线锚钉手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15例,手术用时(45.5 ±6.5) min,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6 ~36个月.术前、术后6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为(58.5±5.6)与(90.4±4.6)分(P<0.05),术后6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4例、差1例.带线锚钉动态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与单纯膝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 年1 月-2015 年12 月收治的部分早中期内侧间室受累为主的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例。根据术式分为治疗组(20 例):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对照组(23 例): 单纯膝关节镜清理。分别于术前、术后2 d、术后12 个月记录治疗组、对照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 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ROM)及胫股角(FTA)。对其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2 d、术后12 个月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两组不同时间的HSS 膝关节评分、 VAS 评分、ROM、FT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②两组间的HSS 膝关节评分、VAS、ROM、FT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的治疗效果更好;③两组的HSS 膝关节评分、VAS 评分、 ROM、FTA 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结论 关节镜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手术相较胫骨高位截骨、膝关节 单髁置换及全膝关节置换等手术治疗方式,具备手术费用低、操作过程简单及创伤小等特点,对符合适应证的 人群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令视频在中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骨科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护士按照 《全髋关节置换术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口述讲解功能锻炼,发放功能锻炼宣教彩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Chronic Traumatic Anterior ShoulderInstability,TASI)患肩与正常肩关节在执行不同功能性动作中的等速肌力定量特征,为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名TASI右侧患肩和14名正常右侧肩关节对照,分别执行肩胛平面外展、内收,屈、伸,30°外展位内外旋,使用瑞士Contrex System-Top1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其等速向心60°/s、120°/s、180°/s的峰力矩。结果:与正常肩关节相比,TASI患肩外展、外展30°位外旋肌群峰力矩、外旋/内旋肌群峰力矩比值明显下降,并且随着角速度的增加,峰力矩呈下降趋势。结论:慢性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康复训练可在保护好肩关节静力性稳定结构前提下,注意增强外旋肌群和外展肌群的肌力。  相似文献   
7.
8.
郝跃东 《医学综述》2010,16(16):2430-2432
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结构包括静力性稳定结构和动力性稳定结构,其中盂肱韧带是肩关节前方最重要的静力性稳定结构。盂肱韧带包括: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盂肱下韧带。近来研究表明盂肱韧带的稳定作用与其体位有很大关系,在肩关节外展0°时,肩胛下肌与盂肱上韧带是保持肩关节前上方稳定的重要结构;外展45°时,盂肱中韧带和盂肱下韧带前束为肩关节保持前方稳定的重要结构;而当肩关节外展>45°时,盂肱下韧带的腋袋部和前束为保持肩关节前方稳定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9.
10.
三种不同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及比较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肌腱、深低温同种异体骨-腱-骨(B-PT-B)复合体、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5例膝ACL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根据重建ACL的材料来源分为自体四股半腱肌肌腱组(20例)、深低温同种异体B-PT-B复合体组(20例)、LABS人工韧带组(15例),并对3组在股四头肌肌力、关节稳定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3个月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情况:LARS人工韧带组较自体组、异体组恢复快,而自体组与异体组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膝关节稳定性:LARS人工韧带组较自体组、异体组好,自体组与异体组无明显差异,Lysholm评分:自体组(86.3±4.1)分与异体组(88.6±3.8)分无明显差异,但LARS人工韧带组(95.4±4.2)分明显高于前2组(P<0.05).术后12个月,3组股四头肌肌力恢复情况、膝关节稳定性、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LAPS人工韧带重建膝ACL疗效满意,可作为自体材料的良好替代物,但患者所承担费用较高;LARS人工韧带可在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