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借助前路胸腔镜辅助(thoracoscopically assisted surgery,TAS)后路Ⅰ期全脊柱整块切除(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胸椎肿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采用前路TAS后路Ⅰ期TES治疗胸椎肿瘤4例,其中男2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6、35、46、60岁;病程分别为1、4、6、9个月;病变累及T_4、T_6、T_(10)各1例,T_7/T_8双节段1例;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5、6、8分。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B级2例,D级1例,E级1例。SF-36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38、65、35、29分;原发性脊柱肿瘤2例,转移性脊柱肿瘤2例。Tomita分型:Ⅲ型1例,Ⅳ型2例,Ⅵ型1例。WBB分期:4~9/ABCD 2例,5~8/ABC伴1~3 1例,6~7/ABC 1例。全身麻醉下,先取侧卧位,置入胸腔镜工作通道,结扎病椎椎间及相对应肋间血管,完成病椎椎前大血管游离保护,切开病椎上下椎间盘前1/2;改俯卧位,Ⅰ期后路行病椎整块切除及钛笼内植骨(同种异体骨)重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果:4例均获得随访,时间分别为34、10、11、12个月。其中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例,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切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术后疼痛改善或消失,2个月时疼痛VAS评分2例2分,2例3分;术后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术后SF-36生存质量评分改善明显,术后3个月评分分别为88、92、71、80分。术后3、6、12个月复查未见脊柱肿瘤复发、内固定松动及断裂;1例肺癌转移患者术后11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前路TAS顺利完成了病椎椎体游离、椎前大血管、椎间血管、肋间血管分离保护或结扎,有效控制了术中出血,并且对肺、食管进行了有效保护,肿瘤获得了广泛性切除;前路TAS后路Ⅰ期TES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使TES向微创化迈进了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2.
郝忠玉  裴萍  刘林  宋玉鑫 《中国骨伤》2017,30(6):518-520
目的 :探讨运用逆行带锁髓内针联合改良前路胫骨下段滑槽植骨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针联合改良前路胫骨下段滑槽植骨融合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30~65岁,平均48.5岁。7例有明显足内翻畸形,15例外观大致正常。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前及术后9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对其足踝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伤口均Ⅰ级愈合,未出现伤口坏死或骨折不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手术时间80~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15~50 ml,平均30 ml;骨性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4周。术后9个月随访时AOFAS评分(88.00±3.45)与术前(54.82±2.9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优8例,良12例,可2例。术后9个月VAS评分(3.96±1.27)与术前(9.37±0.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行带锁髓内针联合改良前路胫骨下段滑槽植骨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稳定可靠、创伤小、出血少、关节都得到融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可明显缓解疼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马德隆畸形是桡骨远端尺侧及掌侧骨骺发育障碍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前臂及腕部畸形。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主要与外伤、骨骺发育异常、营养障碍及遗传基因的缺失或突变有关。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中晚期可有腕部畸形、无力等表现。X线片为主要诊断手段,但常缺乏早期诊断意义;腕关节磁共振成像因可早期显示局部软组织与骨骼的异常被用于此病的早期诊断,但目前国内对此畸形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较少。按桡骨远端尺倾角、掌倾角的大小可分不同类型。对于畸形与症状较重者,多需采取手术治疗。目前主要分为尺骨修整术和桡骨远端截骨术,虽然两种术式均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可有感染及术后关节活动受限等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