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IgR)在判断肝癌复发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以上受检者实施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在此基础上,分析pIgR/SC蛋白表达的情形,以及肝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联。结果在pIgR/SC蛋白表达水平上,观察组的表达率为60%,对照组为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肝癌组织进行不同病理类型分级时,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gR/SC蛋白表达水平在肝癌临床分期、组织分级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的异常表达显示出肝癌细胞在组织学的来源上具有差异性,其过表达有可能出现在肝癌发生发展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PIgR/SC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抽取患者4mL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AFP浓度,采用自行包被的ELISA检测板和OD值半定量法检测血浆PIgR/SC.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1个月重复检测AFP和PIgR/SC水平.结果:肝癌、肝硬化和志愿者三组患者PIgR/SC和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分析,肝癌患者PIgR/SC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志愿者(p<0.01),肝硬化患者与志愿者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癌患者AFP高于肝硬化患者和志愿者,肝硬化患者高于志愿者,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IgR/SC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敏感度为90.5%高于AFP的54.8%,特异性为84.6%,低于AFP的91%,约登指数为0.751,高于AFP的0.458,AUC面积为0 920,高于AFP的0.761.对两种检测指标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51,p<0.05).结论:PIgR/SC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价值高于AFP,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将发生改变,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将进一步影响门静脉对肝脏的血液供应并加重肝功能损害,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本实验通过观察脾切除断流术后的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与PVT形成的关系.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择期手术患者49例,其中男3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4±2.6)岁;肝功能Child A级12例,B级21例,C级16例(保肝后术前均转变为B级).诊断依据:乙型肝炎病史和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易控制)、胃镜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红色征或伴有呕血、黑便史)等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肝损伤(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IIR)中的应用情况及对Bcl-2 相关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 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 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 组)、模型组(IIR 组)和黄芪注射液组(黄芪组),每组3 只大鼠,3 组按照再灌注时间(1、3、6 h)划分为3 个不同时相(每一个时相均为1只大鼠),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肝左叶作为实验标本,利用MIAS-2000 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全部标本Bax、Bcl-2 表达水平,利用缺口末端标注技术(TUNEL)检测肝组织中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与Sham 组相比,IIR 组与黄芪组3 个不同时相Bax、Bcl-2 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IIR 组3个不同时相Bcl-2/Bax 降低,黄芪组3 个不同时相Bcl-2/Bax 水平均降低(P<0.05)。与IIR 组对比,黄芪组再灌注1、3、6 h 3 个不同时相Bcl-2/Bax、Bcl-2 都显著提高,Bax 水平降低(P<0.05)。同组中不同时相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Sham 组相比,IIR 组与黄芪组再灌注1、3、6 h 3 个不同时相AI 均显著提高(P<0.05)。与IIR组对比,黄芪组3 个不同时相AI 都显著降低(P<0.05)。IIR 组与黄芪组同组中不同时相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再灌注6 h 最高。结论:大鼠发生IIR 后可导致肝损伤,而且Bcl-2、Bax 表达水平提高,黄芪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调节两种表达,缓解肝细胞凋亡,具有肝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膈肌包埋法救治重度肝破裂出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3例重度肝破裂止血困难病例施行膈肌包埋法快速处理重度肝损伤出血,治愈11例中均有不同程度局部术后并发症和发热,术后非手术处理均痊愈。膈肌包埋法救治重度肝破裂是一种紧急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处理出血方法,能明显降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和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郝占伟  姜德清  黄继超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67-1868,F0003
目的探讨Bcl-w(B细胞淋巴因子-w)在胃癌中的表达对化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人胃癌组织中Bcl-w的表达。结果①100例胃癌中Bcl-w表达的阳性率为69.0%。②胃癌组织中Bcl-w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1)。③Bcl-w表达与胃癌的整体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阴性预后好(P〈0.01);Bcl-w阳性患者中化疗患者与非化疗患者预后无显著差异;Bcl-w阴性者化疗患者预后优于非化疗患者。结论①Bcl-w在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促进胃癌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②Bcl-w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负相关,Bcl-w在胃癌中的表达干扰了化疗效果,可作为胃癌预后以及化疗敏感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37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传统保脾手术+膈肌包裹法手术治疗20例,治愈18例(研究组); 传统保脾术17例,治愈12例(对照组).随访1~6个月脾脏均存活.该手术简便,疗效较好,严重并发症少,为困难保脾时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首选方法"1,选择介入栓塞及化疗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及延长患者的生存期,由于介人治疗是一种侵袭性操作,亦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治疗,以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现结合我科近年来收治的50例肝癌介入患者,对介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2013年在我科住院的5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2013年在我科住院的5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1.2岁。所有患者均行甲胎蛋白检测、CT、MRI以及超声造影等检查确诊。发病时间1个月72岁,平均年龄51.2岁。所有患者均行甲胎蛋白检测、CT、MRI以及超声造影等检查确诊。发病时间1个月5年,平均时间(2.2±1.3)年。其中原发性肝癌39例,转移性肝癌11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院从2008~2011年间应用微创切口<2cm阑尾切除23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微创小切口<2cm进行阑尾切除。结果:232例诊断急性阑尾炎,顺利完成微创切口<2cm阑尾切除221例,约占95.2%,其中仅11例,约占4.8%需扩大切口,其中中重度肥胖患者46例,占19.8%。结论:单纯性、化脓性阑尾炎均可行微创小切口<2cm阑尾切除,肥胖患者采用"拉压法"也可使用小切口方法阑尾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1~2期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更好地确定直肠癌局部切除的适应人群奠定科学基础。方法选取在本院肿瘤外科住院行根治性手术的T1~2期的原发性直肠癌且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82例,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直径、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以及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的组织类型、肿瘤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分期为T1~2期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将上述原因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中,结果表明肿瘤的分化程度、T分期为T1~2期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肿瘤的分化程度与T分期是T1~2期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分化程度较高T1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局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