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免缝胶布对伤口减张制动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面部瘢痕或痣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组,45例为治疗组,术后5天拆线,拆线当天开始使用免缝胶布。胶布垂直跨越伤口线粘贴,使创缘处于无张力状态。17例为对照组,未使用免缝胶布。术后6个月对瘢痕进行临床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统计分析。结果:62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治疗组37位(82%)、对照组4位(23%)患者瘢痕恢复至成熟期,没有痒或刺痛的主观症状,瘢痕颜色淡、平坦、质地软;治疗组5位(11.1%)、对照组13位(76.5%)患者瘢痕增宽,有痒或刺痛的症状,瘢痕颜色红,突出皮面。结论:免缝胶布可以有效地减轻伤口两侧张力,减少瘢痕增生,是一种瘢痕术后重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用于治疗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15例,根据NPWT原理,一期清创后囊袋内放置负压引流系统,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300~400mmHg)引流5~7d,二期将起搏器重置深埋于胸大肌后间隙并闭合创面,保留原心脏起搏器系统。结果术后随访5~3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2个月,其中1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治愈,伤口愈合良好,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复发。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前后经过3个疗程的NPWT治疗,感染仍无法控制,最终移除感染侧整套起搏器装置,并在对侧植入新的起搏器系统后治愈。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NPWT是一种可行的治疗血培养阴性、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单纯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振动吸脂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治疗方法及振动吸脂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效果。方法于肥大乳房区域皮下脂肪层注射肿胀麻醉液,采用负压振动吸脂法吸出该区内的脂肪组织及乳腺组织,使术区与周边衔接自然,胸部平整。结果吸出脂肪及腺体250~800ml,伤口Ⅰ期愈合,术后胸部平整,效果满意。结论本方法刨伤小,安全性大,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治疗大部分的男性乳房发育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大鼠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Wistar大鼠骨髓中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并在诱导培养基(EGM-2MV)中培养,贴壁筛选法分离,诱导分化为EPCs;观察EPCs的生长分化过程,对其形态、表型、功能加以鉴定。结果培养3 d,细胞贴壁较为完全,第4天换液后,细胞呈现克隆样生长,第7~8天形成类似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诱导培养第7、10天的贴壁细胞CD34、Flk-1及CDl33染色均呈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IL-ac-LDL和FITC-UEA-1双荧光染色的细胞数占贴壁细胞数的75%以上。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培养液中贴壁培养,可以扩增出具有典型特征的EPCs。  相似文献   
5.
额部阶梯状皮瓣与肌、皮双瓣鼻再造术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改良目前常用的额肌皮瓣鼻再造术 ,克服其形态臃肿 ,再造鼻高度受限等不足 ,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根据新观察到的滑车上动脉于眉上存在一相同走向的皮支的解剖特点 ,设计额部阶梯状皮瓣与肌、皮双瓣 ,前者用于克服肌皮瓣臃肿 ,再造鼻形态欠佳的缺点 ,一次成形鼻各组成结构。后者组成结构肌瓣用于构建鼻中隔结构 ,适用于复杂病例 ,并可增加再造鼻高度。结果  9例患者术中均可见滑车上动脉于眶缘上 1 2~ 1 7cm开始有皮支行于皮下 ,且与对侧有交通支。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 1例鼻小柱右侧支架外露 ,经二次手术修复痊愈。鼻各组成结构塑形良好。结论 额部阶梯状肌皮瓣和肌、皮双瓣适用于修复不同程度的鼻缺损 ,再造鼻形态较好 ,可为鼻再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中留有功能的额肌筋膜瓣在上硷下垂矫正术中的特殊作用。方法应用术中存留功能的额肌筋膜瓣治疗各种原因所致先天性上睑下垂34例,其中双侧16例。结果术后经过3个月以上随访,上睑缘均位于角膜上缘下1~3mm之间,重睑线和睑缘弧度自然满意。结论术中保留额肌上提功能,有利于判断额肌确切位置,避免不必要的过多分离,尤其二次手术时,避免损伤或(和)误缝周围组织,同时有助于客观预测术后上睑活动幅度和睑缘弧线动态变化,使手术简单化,总体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全脸面移植供体切取的手术策略。方法选用12具新鲜尸体,随机分成两组,组Ⅰ采用双蒂法,组Ⅱ采用单蒂法。两组均在SMAS深层进行解剖,分别测量和记录皮瓣的获取时间,受体动脉、静脉和神经蒂的长度。术后进行换脸手术。并将组Ⅰ中的皮瓣用亚甲兰进行灌注,以了解皮瓣血运。结果组Ⅰ平均用时(46±11)min,组Ⅱ平均用时(111±7)min,P<0.01。皮瓣灌注结果示一侧颞浅动脉和对侧面动脉完全可以供应复合皮瓣的血供。血管蒂的长度足以进行吻合。术后患者的外观:既不像受者也不像供者,取决于两者的骨骼系统及软组织系统的差异。结论采用双蒂法切取同种异体全脸面皮瓣,具有操作简洁、迅速、安全、血供可靠的优点,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应用削除或磨削法治疗成人体表先天性巨痣的操作与效果。方法综合先期进行的病理学检查结果、病变具体位置及患者的治疗心理预期等相关因素后,使用滚轴取皮刀切取刃厚或中厚皮片,或者使用高速的“西瓜”磨头磨削肿物浅层病变的方法治疗巨痣,治疗区保持在湿润状态下愈合,治疗按部位分1~2次进行,共治疗10例。结果10例中5例患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肤色接近正常,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痣细胞明显残留,4例明显改善,1例有所复发,多数治疗效果均达到患者的心理预期。结论削除或磨削法对曾用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或须付出较大代价的体表先天性巨痣有明显的实用效果,特别是由于综合考虑了多种相关因素,有利于在治疗效果与治疗代价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简便的自体脂肪颗粒纯化的方法,总结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矫正颜面部外观缺陷的经验。方法应用一种简便的脂肪颗粒纯化技术以及脂肪颗粒注射方法对患者面部外观缺陷进行治疗,术后进行随访。结果脂肪颗粒的成活率为20%~90%,其高低与脂肪颗粒的损伤程度、是否进行了提纯、术后加压制动、注射部位的活动程度以及局部血运是否良好有关。大部分患者对外观的改善满意。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颗粒脂肪纯化和移植技术能提升脂肪移植的成活率,可有效地矫正面部外观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取出的方法。方法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患者46例分成两组,第1组18例,第2组28例,分别行乳房外下方切开抽吸和乳晕切开直视下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术后复查磁共振。结果乳房外下方切开抽吸术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有较多的残留,乳晕切开直视下几乎能完全取出。结论注射隆乳术后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必须在切开直视下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