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腺相关病毒载体(AAV-hBMP4)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观察其对B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从而为骨组织工程寻找理想的病毒载体及种子细胞。方法全骨髓法培养兔BMSCs,按感染复数(MOI)值不同设定为四组,分别转染兔BMSCs,观察病毒量对细胞形态的影响。选取影响最小的MOI值,进行后续实验。转染兔BMSCs,MTT法描记细胞生长曲线,观察AAV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重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AV-EGFP)为参照,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计算转染效率。AAV-hBMP4与对照病毒AAV-EGFP分别转染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Von Kossa染色及ALP含量测定,观察成骨活性。兔肌袋实验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MOI值为5×10~4 vg/cell时,AAV对细胞形态影响最小,以此值进行后续实验。AAV转染后,细胞增殖活性良好,转染效率为55%~65%。AAV-hBMP4转染后,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成骨改变,ALP染色及Von Kossa染色均出现成骨的特征性改变,而AAV-EGFP组无上述改变。细胞上清ALP含量测定显示,实验组ALP含量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65,P<0.01)。兔肌袋实验术后4周组织学检测可见大量钙盐沉积,矿化结节形成。结论AAV-hBMP4转染效率高,对BMSCs的增殖活性影响小,AAV-hBMP4转染的BMSCs可望成为组织工程化骨的理想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 pain)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的一种常见病。几十年来,人们对于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最初主要是通过融合手术来稳定病变水平的腰椎、减轻疼痛,但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人们对其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微创技术的发展,一些微创手术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如腰椎间盘热凝治疗术,近年来悄然兴起并因其微创、安全等优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携带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采用 Cre-LoxP同源重组系统构建并鉴定携带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hIGF-1)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为椎间盘退变的 hIGF-1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PCR合成 hIGF-1基因,用 pMD18-T载体克隆 hIGF-1目的基因,酶切、测序并进行 NCBI BLAST相似性在线分析.将 pMD18-T-hIGF-1和 pDNR-1r质粒分别行 EcoRⅠ和 BamHⅠ双酶切, DNA 连接酶连接双酶切产物,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DH5α,合成中间载体 pDNR-hIGF-1,酶切鉴定.Cre-loxP系统介导 pDNR-hIGF-1和 pInt.AV1.SpaT同源重组形成 pInt.AV1.SpaT-hIGF-1重组表达质粒,行 EcoRⅠ酶切鉴定.复苏 293细胞,将 pInt.AV1.SpaT-hIGF-1和 pInt.B.B质粒在 293细胞内进行同源重组成含 hIGF-1基因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倒置显微镜观察 293细胞病变样效应( cytopathogenic effect, CPE);透射电镜观察 293细胞中的病毒颗粒;提取细胞裂解液中病毒 DNA, PCR鉴定 hIGF-1目的基因的存在; Western blot 检测 hIGF-1蛋白表达.用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 50,TCID50)方法测定重组腺病毒的滴度.[结果]克隆的 hIGF-1目的基因经 NCBI BLAST相似性在线分析证实与 Homo sapiens IGF-1 (GI:19923111)完全相同.pInt.AV1.SpaT-hIGF-1酶切鉴定,出现 5.4 kb和 1 kb两条片段,与理论值完全相符.转染 293细胞 12~ 14 d后,大部分细胞出现肿胀,脱落等细胞病变样效应.PCR鉴定细胞裂解液中含有 hIGF-1目的基因.Western blot 证实重组腺病毒表达 hIGF-1蛋白.第 2代腺病毒的滴度为 80× 106 PFU/mL.[结论]成功构建出含有 hIGF-1目的基因的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  相似文献   
4.
积极健康地发展我国的微创脊柱外科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随着工业技术和临床医学水平的进步,以及现代外科发展的有限性、显微化、替代化和人工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大大促进了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invasivespinesurgery,MISS),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它手段进行脊柱疾患诊治操作的微创技术和方法。目前微创脊柱外科主要包括两大类:经皮穿刺技术和内窥镜辅助技术。现在开展最多最成熟的是腰椎间盘疾病的微创治疗。但MISS的内容远不止于此,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几乎涉及了脊柱外科的所有疾病。1934年、1948年Ball和Valls分别报告脊柱后…  相似文献   
5.
关于腰椎滑脱治疗中一些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疼痛原因复杂,治疗常有困难,疗效时有不佳.对伴有腰椎退行性滑脱的腰痛患者的治疗存在是否都需要手术?哪些患者需要手术?哪些不需要手术?若需要手术,应做何种手术?整复、固定、减压、融合?静态影像有轻度滑移是否一定就是不稳?若需要减压,是否常规做椎板切除?若需要融合,应采用何种融合方式?是否一定要内固定?何时应用内固定……等诸多问题.本期邀请了国内部分老、中、轻专家,对上述问题作了精辟讨论,供同道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和双侧球囊扩张注射生物活性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SrHAC)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折椎体模型的高度和生物力学性能的修复能力。方法从2具新鲜冰冻人脊柱标本中分离14个椎体(T8~L5),随机分为单侧组(单侧球囊扩张注射SrHAC)和双侧组(双侧球囊扩张注射SrHAC),每组7个椎体。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原始高度后,对各椎体标本施加轴向压力负载,测出各椎体的原始强度和原始刚度,并建立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测量椎体骨折后的刚度。在c型臂x线机下手术,术中控制球囊扩张的体积均为3.00mL,术后测量各椎体的高度、强度和刚度。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椎体的骨密度、原始刚度和原始强度。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椎体的高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在手术前、后的改变,其中椎体中线两侧高度差在手术前、后的改变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椎体的骨密度、原始强度和刚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椎体的前缘、中线和后缘高度均减少,刚度较原始刚度降低。单侧组平均注入3.07mLSrHAC,双侧组平均注入5.82mLSrHAC。术后椎体各部位的高度均有所增加,但未能恢复到原始高度水平。术后两组椎体中线两侧的高度及两组椎体强化后的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强化后的刚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修复,双侧组较单侧组刚度修复效果好。结论单侧或双侧注射SrHAC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均能修复骨折椎体模型的高度和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6月~2006年12月采用经皮BKP治疗MM导致的VCFs患者共12例29个椎体,平均年龄58.2岁.结合体检、X线与MRI检查确定靶椎体,手术节段为T9~L5.手术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手术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角,术后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0~110min,出血量50~120ml.术中注入骨水泥3~7ml/椎,平均4.78ml/椎.随访2.5~23个月,平均9.2个月,共死亡7例,其中术后3个月内死亡2例,3~6个月死亡2例,>6个月死亡3例.VAS评分南术前8.9±1.2分降为术后1d时2.6±0.2分,5例存活≥12个月的患者末次随访时为3.6±0.1分,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ODI评分由术前74.5±6.2分降到术后1d时27.4±3.6分.5例存活≥12个月的患者末次随访时为31.2±4.2分,术后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Cobb角矫正8.32°±2.21°.共有4例4个椎体(13.8%)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术后即刻及随访中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皮BKP治疗MM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止痛与改善后凸畸形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有必要放置椎间融合器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的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已有70余年历史,大量文献总结显示该方法以良好的手术效果经受了较长时间的考验。随着近年来各种脊柱内固定器械、椎间融合器(cage)及人工椎间盘等内植物的迅速发展,部分手术医师亦将腰椎融合或人工椎间盘置换应用于单纯LDH患者,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NONFH)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变化,筛选敏感分子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和筛选高危人群。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三组:(1)NONFH早期组(塌陷前期)30例,(2)NONFH晚期组(塌陷后期)30例,(3)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对象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蛋白C(PC)、D-二聚体(D-Dimer)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结果(1)NONFH早、晚期组血小板GMP-140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P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D-Dimer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I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骨坏死情况越严重,各项指标上升或降低的趋势越明显,而且各项指标早、晚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经判别分析,筛选出PAI、D-Dimer、PC三个指标,建立NONFH早期、晚期和正常对照三类判别函数式。NONFH早期:Y1=?26.3966 41.4916X10 0.0512X4 4.1390X1;NONFH晚期:Y2=?66.7566 82.1315X10 0.1082X4 2.7233X1;正常对照组:Y3=?26.7049 20.5695X10 0.0327X4 6.1900X1。回代判对率97.78%。结论(1)NONFH患者各期均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2)PAI、D-Dimer、PC为NONFH患者的血液学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成人髂骨钉钉道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中国成人髂后上棘至髂前下棘髂骨锚固通道各参数进行影像学测量,探讨髂骨钉置入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60名中国成人进行髂骨三维重建,在斜侧位图像上测量双侧髂后上棘至髂前下棘连线全长及此连线与坐骨切迹上顶点的距离,在沿该连线截面图像上测量双侧钉道通路中髂骨两个狭窄点松质骨与皮质骨的厚度、髂后上棘至第二狭窄点的长度等影像学参数。结果参数均值的95%置信区间:髂后上棘至髂前下棘全长为(140.6±1.1)mm,髂后上棘咬除深度男性为(16.9±0.6)mm、女性为(15.9±0.8)mm,过第二狭窄点长度男性为(67.1±0.6)mm、女性为(70.1±1.4)mm,坐骨切迹上顶点到髂后上棘-髂前下棘连线距离为(18.3±0.8)mm,第一狭窄点松质骨厚度男性为(11.0±0.7)mm、女性为(9.0±0.8)mm,皮质骨厚度男性为(17.3±0.6)mm、女性为(15.7±0.7)mm,第二狭窄点松质骨厚度男性为(11.8±0.7)mm、女性为(8.1±0.7)mm,皮质骨厚度男性为(22.7±0.3)mm、女性为(19.1±0.8)mm。各参数变异度较大,且除髂后上棘至髂前下棘全长及坐骨切迹到该通道高度外,其余各参数男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髂骨由髂后上棘至髂前下棘存在一个直线骨性钉道通路,且该钉道通路中有两个狭窄点,对髂骨钉起锚固作用,通过两个狭窄点的髂骨钉可保证进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