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正>锁骨外1/3骨折约占锁骨骨折的12~15%,移位锁骨外侧端骨折,难以复位和维持复位,保守治疗易发生骨折不愈合[1]。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应用小斜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锁骨外侧端骨折16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6岁,平均35岁。左9例,右7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调控。方法选择158例四肢骨折患者,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血清FGF-2、TGF-β1变化,分析FGF-2,TGF-131在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调控。结果患者治疗后2周FGF-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87,P〉0.05);但治疗后2周的FGF-2水平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4周的FGF-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1,P〈0.05),且治疗后4周的FGF-2水平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2周的TGF-β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3,P〈0.05),且治疗后2周的TGF—β1水平低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4周的TGF-β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2,P〈0.05),且治疗后4周的TGF-β1水平低于治疗前。对患者治疗后2周和4周FGF-2与TGF-β1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呈正相关(r=0.589,P〈0.05)。结论四肢骨折愈合过程中FGF-2与TGF—β1血清含量逐渐降低至正常水平,并具有协同表达,加速组织的修复,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邵金祥 《浙江医学》2001,23(6):354-356
多发骨折脱位合并休克是一种严重创伤 ,多由强暴力所致 ,常伴有其他脏器损伤。1992年1月~1999年10月我院共收治多发骨折脱位合并休克138例 ,现将救治情况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138例 ,其中男89例 ,女49例 ;年龄7~73岁 ,平均34.6岁。多发骨折脱位的诊断参照蔡汝宾的标准 [1]。受伤原因 :车祸伤83例 ,坠落伤34例 ,砸伤13例 ,其他伤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63例 ,闭合性骨折75例 ,共有四肢主要长骨干、骨盆骨折脱位302处。合并颅脑损伤16例 ,胸部损伤5例 ,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7例。2.治…  相似文献   
4.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有部分患者因为年龄大、血管条件差等因素,不能成功地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此时,人造血管内瘘就成为较好的选择.近年我院应用聚四氟乙烯(PTFE)为3例尿毒症患者行人造血管造瘘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桡骨小头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对Ⅱ、Ⅲ型桡骨小头粉碎骨折(因考虑合并损伤对临床疗效影响巨大,本研究只选择简单型单纯桡骨小头骨折病例)利用克氏针固定22例,微型螺钉固定19例,微型钢板固定6例,通过随访对病人的肘、腕关节的疼痛、运动、肌力、X线表现,以及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不同内固定组病例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所有病例随访2—8年(平均4.1年),Morrey评分平均93.8分,优良率91.67%,VAS评分平均22.13分,肘携带角均无明显变化,无一例发生腕关节炎;螺钉组与克氏针组比较:螺钉组VAS评分平均23.03分,克氏针组平均21.75,两组比较P=0.08〉0.05,无统计学意义;Morrey评分螺钉组平均96.08分,克氏针组93.72,两组比较P=0.044〈0.05,有统计学意义;螺钉组在肌力、肘关节活动度上比较均优于克氏针组(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粉碎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微型螺钉固定优于克氏针。  相似文献   
6.
朱云森  赵友明  邵金祥 《中医正骨》2011,23(11):48-50,52
桡骨小头骨折是成人常见的肘部骨折,骨折发生率约为1.7%~5.4%,占肘关节骨折的1/3,85%发生在20~60岁人群,约26%骨折存在肘关节复合损伤;对于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目前多倾向于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骨小头置换术,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  相似文献   
7.
自1995.5~1999.10期间本院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kp2、p27和PTEN在骨肉瘤中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骨肉瘤和20例骨软骨瘤中Skp2、p27和PTEN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其结果。结果 PTEN在骨肉瘤中表达(53.33%)低于其在骨软骨瘤中表达(90.00%)(P<0.01)。Skp2在骨肉瘤中表达(73.33%)高于其在骨软骨瘤中表达(10.00%)(P<0.01)。骨肉瘤中p27表达56.66%。在骨肉瘤外科分期中,Ⅲ期骨肉瘤中p27表达率低于其在Ⅱ期(ⅡA、ⅡB)(P<0.01)。PTEN和Skp2在骨肉瘤外科分期中表达无差异(P>0.05)。在骨肉瘤中,Skp2与PTEN和Skp2与p27表达呈负相关,分别是(R=-0.470,P<0.01)和(R=-0.820,P<0.01),PTEN与p27表达呈正相关(R=0.690,P<0.01)。结论骨肉瘤中Skp2与PTEN和Skp2与p27表达呈负相关,PTEN与p27表达呈正相关,预示骨肉瘤发生发展中存在PTEN-P13K-Skp2-p27调控途径,该途径通过介导p27的泛素化降解,促进细胞周期调控发生紊乱,导致骨肉瘤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前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炸裂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20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切除椎体后缘骨块,解除对硬膜的压迫,上下椎体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随访4-30个月,平均6个月,神经功能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植骨块全部融合,椎管容量扩大,无骨片残留。结论 该术式疗效肯定,但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微型螺钉与克氏针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型螺钉与克氏针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Ⅱ型、Ⅲ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克氏针固定和微型螺钉固定。对2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肌力、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2组病例随访2~8年,平均4.1年。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1,P=0.08)。两组Broberg和Morrey评分比较,螺钉组优于克氏针组。与健侧相比,螺钉组肘关节伸屈度减少度数、前臂旋转减少度数、伸肘肌力减弱百分比、屈肘肌力减弱百分比、旋前肌力减弱百分比、旋后肌力减弱百分比、握力减弱百分比均小于克氏针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肘腕关节炎及明显桡骨上移;共发生骨化性肌炎7例,克氏针组5例,螺钉组2例,两组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3 4,P=0.535 8)。结论: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疗效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