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楝素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231细胞,采用0、6.25、12.50、25.00、50.00和100.00 nmol/L川楝素处理,绘制生长曲线.川楝素0、12.5和50 nmol/L处理72 h后,采用MTS法检测川楝素对MDA-MB-23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酶蛋白酶3(Caspase-3)、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和cleave-PARP表达.结果 川楝素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MDA-MB-231乳腺癌细胞增殖(P<0.01).川楝素作用48、72和96 h的半数抑制浓度(IG0)分别为9.32、16.96和122.37nmol/L.川楝素能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P<0.01),阻滞细胞在S期(P<0.01).以0、12.50和50.00 nmol/L川楝素处理MDA-MB-231细胞72 h,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8.12%、20.85%和67.21%,处于细胞周期S期的细胞占32.69%、47.90%和61.23%,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减少,cleaved-PARP增多.结论 川楝素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S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预防性应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衍生物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2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照周期接受化疗后未预防性使用rhIL-11衍生物,试验周期在化疗给药后6~48h内开始预防性应用rhIL-11衍生物,血小板计数300×109/L时停药,或出现血小板下降则使用至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停药。结果:各例患者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衍生物的实际天数为3~15d,平均为5.2±3.2d,中位天数为4d。试验周期和对照周期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分别为(57.6±20.6)×109/L和(78.2±29.7)×109/L,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分别为8.5±6.3d和5.7±6.3d。与对照周期相比,试验周期(化疗+rhIL-11衍生物)血小板最低值升高(P=0.00)、血小板计数<100×109/L持续时间缩短(P=0.03)。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级为主),停药后能自行缓解,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rhIL-11衍生物对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下降有确切的防治作用,且毒副作用耐受可逆、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易感性与CYP19基因rs4646、rs1008805多态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性与CYP19基因rs4646(C/A)、rs1008805(A/G)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TaqMan法检测233例浙江地区乳腺癌患者及180例正常人CYP19基因rs4646、rs1008805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和乳腺癌发病风险、患者年龄、月经状态及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行x列表X2检验;危险度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 (1)病例组中,CYP19基因rs4646(C/A)位点CC、AC、AA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7.6%、41.6%、10.7%,而对照组中则分别为52.8%、38.3%、8.9%;病例组中,C、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8.5%、31.5%,而对照组中则分别为71.9%、28.1%.以CC型为对照,AC、AA型没有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P>0.05),经年龄分层,亦未发现其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2)病例组中,CYP19基因rs1008805(A/G)位点从、AG、G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44.6%、43.3%、12.0%,而对照组中则分别为51.4%、40.2%、8.4%;病例组中,A、G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66.3%、33.7%.而对照组中则分别为71.5%、28.5%.以AA型为对照,AG、GG型没有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P>0.05),经年龄分层,亦未发现其与乳腺癌易感性相关.(3)CYP19基因rs4646(CA/A)和rs1008805(X/G)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CYP19基因m4646、rs1008805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尚不推荐单独作为未来乳腺癌基因筛查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川楝素(TSN)对人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对数生长期的CAOV-3和ES-2细胞,用不同浓度TSN(0、100、250、500、1000 nmol/L)处理,采用CCK-8法在不同时间点(24、48、72、96 h)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另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TSN组(500 nmol/L TSN)、TSN+z-DEVE-FMK(Caspase-3抑制剂)组(500 nmol/L TSN+20μmol/L z-DEVE-FMK)、TSN+z-IETD-FMK(Caspase-8抑制剂)组(500 nmol/L TSN+20μmol/L z-IETD-FMK)及紫杉醇(TAX)阳性对照组(5 mg/L TAX)。采用比色法检测Caspase-3、Caspase-8的活性,EdU法检测细胞增殖率,Western Blot法检测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 TSN能明显抑制CAOV-3和ES-2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TSN孵育72 h后CAOV-3和ES-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3.46%和60.6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 TSN组CAOV-3和ES-2细胞Caspase-3、Caspase-8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TSN组比较,TSN+z-DEVE-FMK组和TSN+z-IETD-FMK组CAOV-3和ES-2细胞Caspase-3、Caspase-8活性下降,导致TSN对两种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下降(P0.05)。TSN作用后可使ES-2细胞中Fas、FasL蛋白表达增加(P0.05),但该作用可被z-IETD-FMK逆转(P0.05)。结论川楝素能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s/FasL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芳香烃受体(AhR)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4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0.4个月。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hR、C-erbB2及p53的表达情况,分析AhR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53等因子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4例原发性乳腺癌AhR的阳性表达率为266%(17/64)。AhR表达与C erbB2表达呈正相关(P=0.017),经ER分层后,仅ER阴性患者上述两者有相关性(P=0.006)。单因素分析表明,AhR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较短(P=0.026);多因素分析表明,AhR是乳腺癌患者预测DFS的独立因素(P=0.049),也是影响总生存时间(OS)的危险因素(HR=2.448P=0.08)。经分层分析,ER阴性乳腺癌患者中AhR阳性表达者预后更差。结论 AhR是预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尤其在ER阴性乳腺癌中,AhR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苦参碱和顺铂单药及联合应用对人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利用中效原理判断药物联合应用的效应。[结果]苦参碱与顺铂联合应用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加强,低浓度(≤1.0mg/ml)苦参碱与顺铂联合应用时两者为拮抗作用,〉1.5mg/ml苦参碱与顺铂合用时为相加作用。在苦参碱浓度〉2.0mg/ml联合用药的抑制率接近95%。顺铂以20μg/ml的浓度作用于MG-63细胞48h.增殖抑制率是86.7%,而顺铂以5μg/ml的浓度与2mg/ml的苦参碱联合作用48h,增殖抑制率是92.6%,说明苦参碱和顺铂联用可使顺铂在小剂量时即有较好的杀伤作用。[结论]苦参碱和顺铂联合应用可使顺铂在小剂量时有较好的作用,从而避免了顺铂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对1995~1999年淳安县0~6岁儿童系统管理情况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我县儿童系统管理的质量。 1 资源来源  相似文献   
8.
刘丹丽  邵喜英  罗奇 《中国肿瘤》2015,24(9):779-784
摘 要: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化疗所致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使患者住院治疗周期延长,住院费用显著增加,同时影响化疗疗效。本文主要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评估、影响因素,以及集落刺激因子及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楝素对人乳腺癌MDA—MB-453细胞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DA—MB-453细胞,0、6.25、12.50、25.00、50.00、100.00nmol/L川楝素处理,绘制生长曲线。川楝素0、12.5、50nmol/L处理72h后,MTS法检测川楝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川楝素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川楝素对乳腺癌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MDA—MB453细胞48h、72h、96h的IC50分别为17.25、22.20和135.69nmol/L。流式细胞分析表明,川楝素诱导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呈浓度依赖性(P〈0.01),且阻滞细胞在S期(P〈0.01),以0、12.50、50.00nmol/L川楝素处理乳腺癌细胞72h后,MDA—MB-453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21%、9.64%和20.19%,MDA—MB-453细胞处于细胞周期S期细胞占20.98%、35.92%和45.02%。[结论]川楝素对乳腺癌MDA—MB-45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和引起S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人CYP19基因启动子PⅠ.3(-345~-234bp)、PⅡ(-517~-278bp)和PⅠ.7(-299~+81bp)片段,构建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方法]采用生物合成PⅠ.3(-345~-234bp)、PⅡ(-517~-278bp)和PⅠ.7(-299~+81bp)区域基因片段,通过HindⅢ和KpnⅠ酶切连接到pGL3-Basic载体上。[结果]测序验证pGL3-Basic-PⅠ.3,pGL3-Basic-PⅡ和pGL3-Basic-PⅠ.7构建成功。[结论]pGL3-Basic-PⅠ.3,pGL3-Basic-PⅡ和pGL3-Basic-PⅠ.7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CYP19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