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各种中毒急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78例中毒的急诊诊断与救治等。结果从178例中毒中得出积极诊断,及时处置各种中毒危急情况的经验和误诊、误治导致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救治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26例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救治临床资料。结果经过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平稳的中途转运及有效的监护,26例患者中25例抢救成功,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96.15%,病死率3.85%。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是治疗亚硝酸盐中毒患者成功的关键,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机,极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膈疝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性膈疝是少见的创伤后并发症,是指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创伤使膈肌破裂,腹腔脏器疝入胸腔的疾病。但该病多有胸部等其他合并伤,从而影响了或掩盖了膈肌破裂,使之不易早期诊断而延误治疗,死亡率较高。对我院1990-07~2004-050伤性膈疝1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弱视儿童的筛选和矫治方法,对116只弱视眼作了不同疗程的视力分析,3~6个月治疗组为34眼,视力0.6以上者治疗前1眼治疗后增至22眼。7~10个月治疗组为82眼,视力0.6以上者由3眼增到70眼。说明疗程超过7个月者效果更显著。在116眼治疗中黄斑中心凹注视者治疗前仅45眼而治疗后育92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目前莆田市三甲医院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现状。方法采用门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表,对1256例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调查,让对目前门诊护士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结果65%-79%患者对门诊就诊的整体评价为非常好或特别好。护理人员的服务心态、隐私的保护和护理人员的礼貌态度得分排列前3位;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预先告知就诊的时间长短、在适当的时间接待得分排列后3位。结论门诊护理人员应该保持良好服务态度和意识的同时,提高和改善专业能力及其他影响因素,不断完善和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满足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包括玻璃疣、灶性萎缩、反应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等。以前认为色素上皮浆液性脱离的主要并发症是来自脉络膜的血管侵入色素上皮下腔,形成血管性盘状病变。1981Hoskin首次报道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的另一个并发症—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在临床上较常见,对视力危害很大。最近陆续有一些文献报道,本文综述这种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目前关于其发病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临床用药护理差错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用药中护理差错发生的现状及原因,探索相应的对策确保用药安全。方法利用自制问卷,10名调查员根据各自的人际网抽取曾发生用药错误的130名护士,对用药护理差错发生的背景、类型、原因、发现的人员与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用药差错多发生于白班(46.1%),且以急诊科(36.9%)和重症监护室(35.4%)高发;个人疏忽(85.4%)、对药物不熟悉(36.2%)、对环境不熟悉(35.4%)和繁重的工作负担(29.2%)是用药差错最常见的原因;同事(61.5%)和双核对(26.1%)是发现用药差错的主要途径;给药剂量错误(36.9%)是用药差错的最常见类型。结论用药差错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护士应注意用药差错的高危场所、环节与人群,做好差错的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8.
黄莉  邱梅英 《现代肿瘤医学》2022,(11):2012-2016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外周血D-二聚体(D-dimer,DD)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检测309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患者术前外周血DD、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分析DD水平与CEA水平、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术前外周血DD水平与患者年龄、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根据NNE法计算的DD水平临床界值分析其与患者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高水平组(DD≥0.53 μg/mL)3年OS及DFS明显低于低水平组(DD<0.53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外周血DD水平可以作为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同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56岁。因冠心病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后出现剧烈舌体肿涨,考虑为复方丹参所致的以舌体为主的局部血管神经性水肿,临床上较为罕见。给予激素等多种抗过敏药物后,病情有所控制,但在使用白蛋白作为脱水剂,舌体肿大很快消退;提示今后类似抢救治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动体外除颤仪急诊急救的应用与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急诊急救中对心搏骤停(CA)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2007年我科在急诊急救中出现CA 10 min内获得AED 除颤的患者69例作为研究组;收集2002~2007年我院临床科室因各种原因出现心搏骤停10 min内未获得AED 除颤的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并研究AED在心搏骤停患者中早期使用的临床意义.结果 研究组心搏骤停患者因AED的使用抢救成功率仅62.3%;对照组心搏骤停患者因未使用AED抢救的成功率达2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D在心搏骤停患者早期使用能明显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并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