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防止移植肝脏再感染HBV的方法,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一度被认为是肝移植(OLT)的手术禁忌症。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拉夫米啶(LAM)的广泛应用HBV相关肝脏疾病的患者接受OLT术后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人肝癌细胞耐受As2O3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 As2 O3是否可以引起人肝癌细胞株 bel- 740 2耐药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 mrp m RNA在此过程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低浓度至高浓度 As2 O3诱导法 ,建立耐受 As2 O3的人肝癌细胞株亚系 bel-740 2 /As,RT- PCR检测 mrp m RNA的表达 ,并回收 PCR产物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检测扩增片段的正确性。结果 mrp m RNA在 bel- 740 2 /AS中表达明显增强 ,灰度比为 1.49± 0 .1,同 bel- 740 2细胞相比 (1.1± 0 .2 1) ,P<0 .0 1,mrp m RNA在 bel- 740 2细胞株的表达同 As2 O3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无相关性。测序结果表明 ,所扩增 mrp的RT- PCR产物序列同目的片段一致 ,未见基因突变。结论  m rp m RNA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人肝癌细胞株 bel-740 2耐受 As2 O3的过程。 mrp表达上调的肝癌患者可能在应用 As2 O3时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根治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78年4月~ 2 0 0 2年 10月施行根治性切除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 2 3例。结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6例 ,其中联合肝左外叶切除 1例 ,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2例 ;节段性肠切除术 4例 ;连同球部作胃大部切除术 2例 ;局部切除 1例。随访 >1年 16例中 ,生存 1年以上 15例 ,1年生存率 93 .8% ;生存 3年以上 9例 ,3年生存率 56.2 % ;生存 5年以上 4例 ,5年生存率 2 5.0 %。结论 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根治性切除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 ,非乳头周围区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尤应重视。根治性手术切除可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人体肝癌和正常肝脏细胞内硒与氧化应激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量元素硒和氧化应激水平在肝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了数例肝癌晚期切除样品及其癌旁正常组织 ,测定了正常肝脏组织和癌组织不同细胞器中硒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TrxR)活性及谷胱甘肽 (GSH)和蛋白总巯基的含量。结果 Se在肝癌溶酶体 (P <0 0 5 )、微粒体 (P <0 0 5 )、细胞质中的含量高于正常肝组织 ,几种抗氧化酶酶的活性和巯基含量均高于正常肝。癌细胞中的Se含量要明显高于相应的癌旁周围正常肝细胞 ,尤其是细胞核、线粒体和细胞质。癌细胞线粒体、细胞质中几种抗氧化酶的活性以及巯基含量均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肝细胞。结论 癌细胞代谢旺盛 ,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 ,从而造成周围正常细胞营养素的缺乏 ,抗氧化能力的下降 ,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胆总管在穿过十二指肠壁时与胰管汇合 ,汇合后略膨大 ,称Vater壶腹 (简称壶腹 )。壶腹及其外周环绕的括约肌向十二指肠肠腔突出 ,使十二指肠粘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乳头。在壶腹周围 (包括壶腹 ) ,上述组织结构所发生的肿瘤统称为壶腹周围肿瘤 ,并以恶性居多。壶腹周围的恶性肿瘤包括来自壶腹、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乳头和胰头的癌肿 ,临床上把前三者连同胰头癌统称为壶腹周围癌。目前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主要手段 ,提高壶腹部肿瘤的外科治疗技术水平是患者获得治愈的唯一途径。壶腹部肿瘤因其组织来源不同其生物学行为亦表现出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彭氏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将之与型吻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评价其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2年1月,有4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采用了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作消化道重建.术后进行随访和B超检查。将此49例与35例行I型捆绑式吻合术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也无胰肠吻合口漏发生。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操作较Ⅰ型简单。所需的时间也较短。结论: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与I型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并能对吻合口进行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迟发性脾破裂3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迟发性脾破裂(DR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8-1999年间收治的32例DRS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B超、腹腔灌洗等检查手段在DRS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26例行脾切除术,其中1例因合并脑损伤于脾切术后4d死亡;6例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出院,平均住院18.5d。结论 联合腹腔灌洗可提高腹腔穿刺的阳性率。B超是诊断DRS和对保守治疗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与乙肝病毒基因变异情况。方法317例HBV相关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15例单独使用LAM,302例使用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和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或adefovir dipivoxil,ADV)联合预防HBV再感染,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血清HBV DNA、YMDD区变异、及肝活检组织乙型肝炎标记物。结果术后LAM组有4例术前HBV DNA阳性患者术后HBV再感染,LAM+HBIG联合用药组16例HBV再感染,两组术后HBV再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VS.5.30%,P〈0.01)。317例患者术后12例发生YMDD变异,发生率为3.79%,再感染病例60%(12/20)。经加用ADV治疗后5例HBV DNA转阴性,4名患者HBV DNA滴度下降,肝功能显著改善,3例发生纤维淤胆性肝炎,2例死亡,1例经再次肝移植治愈。结论小剂量HBIG+LAM可以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在小剂量HBIG+LAM用药基础上HBV再感染可能产生YMDD(tyrosine,methionine,aspartate,aspartate)变异;ADV可作为LAM耐药后用药,对于发生突破性感染的患者应采取以ADV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经验,并将经改进的捆绑式吻合术(Ⅱ型)与原吻合术(Ⅰ型)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评价其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有69例患者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所有患者均顺利切除了十二指肠,并采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术后进行随访和B超检查。并将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57例行Ⅰ型捆绑式吻合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胰肠吻合口漏,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操作较Ⅰ型简单,吻合所需时间平均为也短于Ⅰ型吻合术。结论 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有效防止胰肠吻合口漏。且与Ⅰ型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能对吻合口进行检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0引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近年来,对胰腺和壶腹部肿瘤患者PD的应用逐渐增加,PD被认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虽然PD在大的医疗中心术后死亡率已降至<5%[1],但1990年以来的资料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仍高为25-35%[2-4].其术后除了一般腹部外科并发症以外,主要有胰漏、胆漏、出血、腹腔感染以及胃排空障碍等.如何防治这些致命的并发症,一直是腹部外科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上述并发症所采取的诊治措施进行探讨.1胰漏胰腺手术或胰腺周围脏器手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含量超过1000u/L,引流时间超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