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以中国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估计家族性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分析家族史对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作用及家族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行穿刺并证实为前列腺癌的598例患者的一级亲属前列腺癌家族史。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前列腺癌家族史对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作用,病例组选择年龄56~79岁的495例前列腺癌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接受穿刺且结果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匹配条件为年龄、民族(汉)和居住地相同。通过比较两组发病年龄、BMI、确诊时的PSA中位数、肿瘤分期、Gleason评分、D’Amico危险因素分级和首要治疗方式,来探究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和散发性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差异。结果:年龄56~79岁且具有前列腺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其前列腺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同年龄无前列腺癌家族史的人群(RR=3.0,P=0.010)。598例在我院穿刺并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25例(4.2%)是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和散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分级属低或中度危险分级的比例更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更愿意接受根治手术作为其首要治疗方式(P<0.05)。结论:在中国,家族性前列腺癌发生率远低于西方国家。前列腺癌家族史显著增加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家族性与散发性前列腺癌之间并无显著的临床及病理学差异,但家族性前列腺癌患者更愿意接受根治手术作为首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3月采用HoLEP治疗的1 1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对可能引起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oLEP术后出现压力性尿失禁68例(5.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前列腺体积及手术时间是影响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因素,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前药物治疗、术前急性尿潴留及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与术后是否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无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及手术时间≥40min是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其他治疗BPH的手术操作比较,HoLEP在术后会引起一定比例的压力性尿失禁。高龄、合并糖尿病和手术时间增加是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患者,68岁。因尿频、尿急、肉眼血尿1个月就诊。初诊PSA 72.72 ng/ml,碱性磷酸酶(ALP)114 U/L。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前列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即刻接受药物去势治疗基础上的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化疗,累计化疗6次。后外周血游离DNA(cfDNA)基因检测结果示CDK4基因扩增1.99倍。化疗后加用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结合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ePLND)治疗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HT)及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内分泌治疗(NCHT)对术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行RARP+ePLND治疗的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初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初始肿瘤TNM分期、Gleason评分、新辅助治疗方案、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156例患者年龄为(67.9±6.9)岁,初始PSA为56.5(8.4~629.0)ng/mL,Gleason评分≥ 8分者占63.5%(99/156),临床分期≥ cT3者占95.5%(149/156),35.3%(55/156)的患者存在盆腔区域淋巴结转移;手术时间为(186.7±35.5)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幅度为(18.8±9.9)g/L,住院时间为5(3~66)d;2例(1.3%)出现直肠损伤,3例(1.9%)在扩大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出现髂血管损伤;64.1%(100/156)的患者术后PSA下降至0.2 ng/mL以下,6.4%(10/156)的患者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T0),25.6%(40/156)的患者切缘阳性。51.3%(80/156)的患者出现病理降期,15.4%(24/156)的患者出现病理升期。35例确诊后未接受新辅助治疗而直接行RARP+ePLND(non-NT组),54例先接受4~6个周期NHT再行RARP+ePLND(NHT组),67例先接受4~6个周期NCHT再行RARP+ePLND(NCHT组)。NCHT组初始PSA和TNM分期高于NHT组和non-NT组(P均<0.01),但3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T组与NCHT组术后PSA达到根治水平以下的患者分别为72.2%(39/54)和82.1%(55/67),高于non-NT组的17.1%(6/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HT组和NCHT组分别有57.4%(31/54)和68.7%(46/67)的患者出现病理降期,而non-NT组仅8.6%(3/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ARP+ePLND治疗极高危局部进展期前列腺癌安全有效。术前新辅助治疗并不增加RARP+ePLND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可提高手术根治率、改善术后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分泌前列腺癌(NEP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20例NEPC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20例NEPC患者发病年龄59~78岁,平均68.4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排尿不畅及肉眼血尿等。确诊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18~24.29μg/L,平均4.08μg/L。临床分期局限性T_(2a)~T_(3a)8例,局限进展性T_(3b)~T_(4)8例,远处转移M_1 4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嗜铬素A阳性率为65%(13/20),突触素阳性率为90%(18/20),CD56阳性率为85%(17/20),P53阳性率为25%(5/20)。13例患者行静脉化疗,5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术后辅以化疗,2例患者行姑息治疗。随访时间2~22个月(平均10.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9个月,其中17例行静脉化疗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结论:NEPC是一类少见的特殊类型前列腺癌,病理形态复杂,神经内分泌指标染色检测是确诊该病的可靠依据。静脉化疗短期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镭-223治疗伴与不伴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镭-223治疗的27例mCRPC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伴HRR基因突变者18例, 为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组;无HRR基因突变者9例, 为HRD(-)组。HRD(+)组患者年龄69.5 (63.8, 77.0)岁, 碱性磷酸酶(ALP) 243.0 (82.8, 301.3) U/L,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71.6(7.3, 329.8) ng/ml, 疼痛评分3.0(1.0, 5.0)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7例, 2分11例。HRD(-)组患者年龄72.0 (64.5, 76.5)岁, ALP 88.0 (67.5, 260.6) U/L, PSA 19.1(1.1, 117.8)ng/ml, 疼痛评分2.0(0, 4.5)分;ECOG评分0~1分4例, 2分5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每4周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