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目的:改进经典的兔VX2肝癌模型瘤组织接种法,比较改良的瘤组织接种法与经典方法的差异. 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经典的瘤组织块接种法(A组)及改良的瘤组织注射接种法(B组).于接种后第8、15、22、29d进行螺旋CT扫描,观察CT表现、计算肿瘤大小,最后予病理确认. 结果:A组和B组的接种时间分别为(9.47±2.85)min和(5.85±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组的成功率分别为53.3%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2组肿瘤生长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结论:改良的瘤组织块接种法操作简便,成瘤率高,优于经典的瘤组织块直接接种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高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 搜集42例高龄颅脑损伤患者头颅与胸部CT检查、脱水、止血、促醒、抗感染、神经营养剂等药物的使用、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检测资料.其中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治疗24例.结果 死亡14例,其中因伤情严重死亡10例,因并发症死亡4例.18例存活,其中按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轻残4例,重残6例.家属自动放弃10例.结论 高龄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常不典型,易发生外伤性脑梗塞、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胫骨Pilon骨折目前尚无明确的概念,大多数学者认为:胫骨Pilon骨折应包括1、胫骨远端的干骺端骨折.2、内踝骨折.3、胫骨前缘骨折.4、胫骨后面的横行骨折.此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特别是在高能量的情况下,往往伴随内外踝骨折、下胫腓关节分离;且骨折移位及关节软骨损伤明显,并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骨折处理较为困难,且关节功能预后不良.我科自1998年7月~2000年10月采用踝关节可调式外固定支架或结合解剖型钢板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16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交锁髓内钉联合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24例。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年。其中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15例;带血管蒂腓骨转移2例;带血管髂骨瓣3例;带血管股骨内髁骨瓣移植1例;带血管腓骨骨膜移植4例;带血管胫骨骨膜瓣转移1例。结果 24例患者全部临床愈合,未出现感染、髓内主钉及锁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足跟感染性创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0年1月~1003年2月,应用12种不同的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足跟部累及肌腱、骨、关节裸露的感染创面76例,创面I期愈合74例,延期愈合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功能及外形良好。手术关键是彻底清创,对受区的血管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及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骨肉瘤肺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骨肉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非转移组5例阳性、转移组16例阳性、卡方值为9.54,P<0.05。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mmp-9可以作为骨肉瘤发生肺转移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阳性和(或)甲胎蛋白(AFP)阳性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联合分析与胃癌的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0例术前检测血清CA19-9和AFP水平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与CA19-9阴性者相比,CA19-9阳性患者T分期更晚(T4期,94.2% vs. 65.5%),临床分期更晚(Ⅲ+Ⅳ期,89.2% vs. 61.5%),淋巴结转移率更高(80% vs. 61.3%),脉管和神经侵犯比例更高(32.5% vs. 23.3%;42.5% vs. 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FP阴性者相比,AFP阳性患者临床分期更晚(Ⅲ+Ⅳ期,88.9% vs. 60.6%),淋巴结转移率更高(81.5% vs. 59.1%),更容易发生神经侵犯(44.4% vs. 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19-9和AFP均阴性的患者相比,一种或两种肿瘤指标阳性的患者T分期更晚,临床分期更晚,淋巴结转移率更高,更容易出现脉管和神经侵犯(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CA19-9阳性是影响胃癌侵犯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与CA19-9(-)-AFP(-)比较,CA19-9(+)-AFP(+)是影响胃癌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AFP(-)是影响胃癌侵犯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清CA19-9和AFP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密切相关,术前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为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疲劳症状及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用慢性疲劳量表(CFS-14)对259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259名医护人员中有38.22%(99/259)有慢性疲劳症状,其中32.65%(32/98)的男性和41.61%(67/161)的女性有慢性疲劳症状,约为1:1.3.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2.74%(33/259).影响疲劳总分的因素主要有目前自己精力状况的客观评价、职业性质及睡眠质量等.结论 医护工作者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发生率高,对自己精力状况的客观评价、职业性质及睡眠质量是影响疲劳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发生率为2.4%-23%,并且6个月内2/3骨折发生于邻近椎体,其原因是骨质疏松的发展,还是骨水泥强化的结果,目前存有争论.目的:应用脊柱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椎体后凸成形后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变化与相邻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老年骨质疏松女性胸腰椎CT扫描资料,利用一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构造相对应的T_(12)-L_1-L_2骨质疏松性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L_1椎体为楔形压缩骨折椎体(前缘高度较正常降低60%),模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模型,复位骨折椎体(L_1椎体高度较正常降低10%,代表骨折椎体复位),在L_1椎体内置入2个对称的圆柱体PMMA骨水泥块共约4 mL.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正常椎体、手术前后相邻椎体的应力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与正常椎体比较,L_1压缩性骨折模型和椎体后凸成形后模型相邻椎体终板最大应力值分别增高76%和27%;椎体后凸成形模型后部结构的应力水平较正常椎体平均增加13.2%,其中椎弓根增加4.5%,峡部增加6.15%和关节点增加25.6%.与L_1椎体压缩性骨折模型相比,L_1椎体后凸成形后椎弓根、峡部和关节突应力均有所降低.结果说明椎体后凸成形后,T_(12)椎体下位终板和L_2椎体上位终板的应力值在各种状态下均较正常椎体增加,应力增加可能导致终板骨折可能性增加,进而导致相邻椎体骨折的风险性增加,这一观点尚需进一步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