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钟文  吴宽裕 《内科》2007,2(2):214-215
目的 研究三种联合方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6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分为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组,MTX+柳氮磺吡啶,帕夫林(TGP)+MTX组治疗,治后6周、12周时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MTX+来氟米特组在6周、12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61.5%和88.5%,MTX+柳氮磺吡啶组分别为23.7%和57.9%,TGP+MTX分别为21.9%和56.3%。显示MTX+来氟米特组疗效比其他两组好,临床症状和实验指标显著改善,耐受性与其他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来氟米特+MTX是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案,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在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它是起源于心房内,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异位心律失常.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为多见,其次为冠心病.从1993年至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心二尖瓣狭窄致心房颤动30例,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豆状核变性(hep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目前少数能用药物治疗的先天遗传性代谢病之一,如能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良好。但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文献报道误诊率达67%[1],如在病程的晚期方明确诊断开始治疗,则预后不佳。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本病的预后的关键。我科近期收治HLD 1例,曾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女,15岁。以双下肢水肿5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50余天前因左足皮肤破溃后出现双下肢水肿,就诊于县医院,查尿蛋白( ),白细胞( )。按“急性肾炎”予对症治疗,水肿未见明显好转。转诊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位病性。方法:根据是否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将患者分为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组、未合并周围神经并变组,对两组患者病位、病性积分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病位积分由高到低为:肝、肾、脾、胃、经络、筋骨、心神;病性积分由高到低为:阴虚、血虚、气虚、湿、阳虚、血瘀、热、气滞、痰;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肝、筋骨及血瘀积分较高。结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位在肝肾脾胃及经络,病性为阴阳气血亏虚、湿热血瘀等夹杂;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在病位肝、筋骨、经络及病性血瘀方面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在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早搏。它是起源于心房内,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异位心律失常。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为多见,其次为冠心病。从1993年至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心二尖瓣狭窄致心房颤动30例,取得显著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标准 根据文献[1],选择的50例患者均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发持续性房颤。符合房颤复律的适应症[2],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引起的持续性房颤,在心房增大不明显,房颤时间在半年至一年以内,心脏代偿功能较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在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早搏而居第3位。它是起源于心房内,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异位心律失常。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二尖瓣狭窄为多见,其次为冠心病。笔者从1993年至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风...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1993年9月以来,用加味龙胆泻肝汤治疗磺胺药物过敏18例,疗效显著。1临床资料本组18例均为口服复方新诺明后出现全身皮疹,瘙痒难忍,头昏,胸闷,并已排除食物过敏的门诊病例。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18岁;病程最...  相似文献   
8.
补肾祛毒汤治疗慢性肾衰竭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本院院内制剂补肾祛毒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治疗组120例,在常规西医疗法基础上用院内制剂补肾祛毒汤,并设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疗法。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检验指标改善等均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尿酸血症湿热体质患者的代谢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湿热体质的中医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的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分为湿热体质组与非湿热体质组,并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湿热体质组男38例,女2例;非湿热体质组男56例,女4例。2组间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湿热体质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VFA)、双侧肱踝动脉波传导速度(BaPWV)、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湿热体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VFA、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湿热体质的产生呈正相关;高尿酸血症合并内脏脂肪型肥胖(VFO)、动脉硬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会增加湿热体质的产生风险。结论:高尿酸血症湿热体质与代谢异常具有相关性。高尿酸血症湿热体质患者在SBP、DBP、BMI、VFA、BaPWV、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从中医补肾方法入手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用补肾方3个月,对照组服用盐酸氨基葡萄糖(奥泰灵)3个月,比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指数。结果:补肾方较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疗效相当(P0.05)。结论:补肾方可以促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软骨修复及延缓软骨退变。且无明显毒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