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龄3个月)患者临床资料、血流量、超滤量、血管通路使用情况,分析首次血液透析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同类型血管通路的分布情况,并按性别、年龄、透析龄对各种血管通路的选择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所纳入的290例患者中,男性165例,女性125例,年龄(54.6±14.5)岁;2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分别为自体动静脉内瘘(AVF)88.28%,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10.34%,移植物内瘘(AVG)1.38%;首次使用各种血管通路的比例为AVF 15.17%,TCC(CGN)1.38%,临时透析导管83.45%;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肾病的患者比较,AVF使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66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AVF使用比例较2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使用AVF透析患者中,有AVF失功重建史占比32.68%,有临时导管置入史占比达82.28%。290例维特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44岁、45~59岁、60~74岁和≥75岁的患者中AVF的使用率分别为88.89%、90.20%、90.11%、88.00%,各年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57,P=0.982);在透析龄1年、1~5年、5~10年、10年的患者中AVF使用率分别为72.73%、86.51%、96.20%、98.08%,组间比较,透析龄1年、1~5年与5~10年或10年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透析龄为5~10年与10年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23)。结论血管通路选择与年龄、性别无关,与原发病、透析龄等密切相关。在本中心,动静脉内瘘作为主要血管通路,但透析导管使用比例较高以及有导管置入史比例高,对内瘘长期使用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苦参素、病毒唑联合治疗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1.6mg皮下注射2次/w,苦参素600mg静脉滴注1次/d,病毒唑800mg+5%葡萄糖或0.9%盐水250ml液中静脉滴注1次/d,3个月后改为苦参素200mg3次/d口服,病毒唑300mg3次/d口服,疗程6个月。对照组第1个月予以甘利欣150mg+5%葡萄糖或0.9%盐水250ml,丹参注射液250ml静点1次/d,此后改为口服维生素类药物一般护肝。随访3个月。结果ALT复常率: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为81.5%、对照组为44.0%。两组结果显著差异(P〈0.01);随访结束3个月时:治疗组80.0%、对照组40.0%,两组结果显著差异(P〈0.01)。HCVRNA治疗结束时:治疗组转阴率44.2%、对照组1.1%;随访3个月结束时:治疗组转阴率67.3%、对照组1.6%,两组结果显著差异(P〈0.01)。结论胸腺肽α1、苦参素、病毒唑联合治疗丙型肝炎相对安全、有效,可应用于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对策的实施和效果核查、标准化处置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从2.59%降至0.50%,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主动性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能否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观察其安全性。方法:1998—12/2002—01赤峰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应用下肢肌肉局部注射国产A型肉毒毒素治疗25例,每个患者每次选择3-5块肌肉,每块肌肉总的注射剂量为50IU。所有患者同时接受康复治疗。注射前、注射后2周、4周按改良式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肌张力;同时根据步行功能的分类来评定步行功能。结果:整体比较,注射后2,4周各肌群肌张力降低。髋内收肌注射前、注射后2,4周MAS为2.30&;#177;0.63,1.15&;#177;0.89,0.92&;#177;0.6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20.36,P&;lt;0.001),胭绳肌、腓肠肌、股直肌注射后肌张力均显著降低。结论:下肢肌肉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痉挛步态。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针刺胸腔区治疗窦性心动过速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63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8年;治疗前均经心电图检查心率在100次/min以上,无其它原发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拉米夫定治疗疗效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136例CHB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次,1次/d,疗程48周,用药前采用PCR方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A~D基因型。结果:秦皇岛市CHB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75.74%,其次为B基因型占16.91%,B/C混合型占7.35%,B基因型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48周时显示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治疗有效率4方面均高于C型及B/C基因型(P0.05),B基因型HBV感染者有较低的YMDD变异发生率。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与基因型有关,HBV基因型测定可作为预测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探讨CXCL5启动子-156G/C基因多态性与肥胖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基因多态性在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肥胖者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肥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趋化因子CXCL5-156G/C基因变异不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是引起肥胖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尝试以循证医学模式指导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断流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提高专科护理工作科学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接受联合断流术治疗的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按照循证医学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护理指标,加强围术期护理,评定护理工作效果。结果 34例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未出现护理差错和护理并发症。结论循证医学理念能够科学指导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断流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工作,有益于提高专科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吞咽是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需要有口腔、咽、喉、食管功能的协调,各种原因致食物不能经口腔到达胃的过程称为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导致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脑卒中是引起吞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有研究[2]认为,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发生3个月后预后不良的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