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发生于胰腺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罕见,目前临床报道病例较少,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影像学征象呈多样性。通过本病例向读者展示了罕见的胰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伴肝脏转移患者的增强CT图像,并简要阐述了CT影像征象相关的病理基础,加强读者对这一罕见疾病的CT影像征象的了解与认识,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意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临床结果及影像学评价个体化方案治疗儿童马蹄内翻足矫形术后畸形复发的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畸形28例45足,男16例25足,女12例20足;年龄5~14岁,平均9.2岁。根据每个患者畸形的分类及畸形复发的程度设计了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Maryland评分、VA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和影像学正位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T1MT)、跟骨第5跖骨角(C5MT),侧位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Meary’s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21.5±1.8)个月。3例(4足)术后伤口表浅感染,经过短期抗生素治疗所有伤口均愈合。末次随访时平均Maryland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末次随访时平均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评价:很满意18例,满意8例,一般2例;末次随访时T1MT角、C5MT角、Meary’s角、Kite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针对儿童复发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三关节融合术治疗僵硬性平足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09年4月至2015年2月于本院诊断为僵硬性平足畸形患者36例(50足),其中男20例(29足),女16例(21足);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47.5±4.5)岁。均行三关节融合术治疗,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30例(39足)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6~50个月,平均随访(28.5±4.2)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评分及平均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saltzman位后足力线、正位X线片上距骨第2跖骨角(talar 2nd metatarsal angle,T2MT)、侧位X线片上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1例出现切口浅表皮肤感染,多次换药并口服抗生素后伤口愈合;2例出现距舟关节骨不愈合,经治疗后恢复良好。5例患者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或出现足部其他部位疼痛,保守处理后缓解。结论三关节融合术治疗僵硬性平足畸形短期疗效明显,但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背景:距下关节制动器在儿童平足畸形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国内尚缺少相关的中长期随访研究。目的:通过临床及影像学结果评价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的中期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柔韧性平足患者31例(56足),男17例(31足),女14例(25足),年龄8~14岁,平均(12.6±1.2)岁。所有患足均行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Maryland评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满意度调查及影像学正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T1MT)、距骨第2跖骨角(T2MT)、距舟覆盖角(TCA),侧位X线片的距骨第1跖骨角(Meary角)、跟骨倾斜角(Pitch角)、跟骨距骨角(Kite角)。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55~63个月,平均(60.5±3.2)个月。2例(2足)因负重出现跗骨窦区疼痛,更换较小型号的稳定器后疼痛消失。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Maryland评分和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很满意22例(70.97%),满意6例(19.35%),一般3例(9.68%)。末次随访时T1MT角、T2MT角、TCA角、Meary角、Pitch角、Kite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距下关节稳定器治疗儿童柔韧性平足的中期疗效良好,平足畸形改善效果满意,但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可吸收钉板与金属钉板内固定治疗Ⅱ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3-01—2016-12诊治的48例外伤导致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且根据Lauge-Hansen分型均为Ⅱ度旋后外旋型骨折。25例采用可吸收钉板内固定治疗(可吸收钉板组),23例采用金属钉板内固定治疗(金属钉板组)。结果术后均未出现切口不愈合、内固定物排异反应等并发症。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5(12~23)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稳定,踝穴平整,踝关节力线良好,末次随访时可见骨折均已完全愈合。可吸收钉板组与金属钉板组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SMFA功能障碍指数、SMFA困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钉板内固定治疗Ⅱ度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可取得与金属钉板内固定相同的临床效果,同时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创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