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2013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年龄及手术方式这两种因素对于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2010-01—2012-06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2例,按年龄区间划分为40~60岁组(92例)、60~70岁组(58例)及>70岁组(32例)。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微骨窗开颅、常规骨窗开颅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数据并评价疗效。结果 40~60岁组的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另两组。依照手术方式评价,40~60岁组患者采用微创引流及微骨窗开颅的疗效均优于常规骨窗开颅(P<0.05);60~70岁组患者采用微创引流的手术方式获得疗效优于另两种手术方式(P<0.05);>70岁组患者采用三种手术方式获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高龄患者采用各种方式均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微创锥颅引流及微骨窗开颅的手术方式比之常规骨窗开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微创引流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适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与传统大骨窗治疗Chiari-Ⅰ畸形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Chiari-Ⅰ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组对比研究,对其手术疗效和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A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A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小切口显微术式较传统大骨窗治疗Chiari-Ⅰ畸形患者症状改善快,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手术治疗后颅凹肿瘤。方法:分析总结手术治疗198例后颅凹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1例,19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治愈133例占67.17%;好转30例,占15.15%,致残12例,占6.06%,未愈死亡23例,占11.61%,总有效率82.32%。病理示胶质瘤105例,神经鞘瘤51例,脑膜瘤17例,蛛网膜囊肿10例,胆脂瘤8例,脑囊虫7例,转移瘤4例,脊索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3例,脓肿3例,三叉神经鞘瘤2例,毛细血管瘤1例。结论:全麻显微镜下对后颅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根据肿瘤情况进行切除。术中手术技巧及术后必要的监护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血肿中心部位头皮相应处锥颅 ,选用内径 0 .4cm套管针 ,锥颅进入颅骨后 ,拔出锥芯 ,见褐色或酱油样液体溢出 ,置入相应内径剪侧孔之硅胶管 ,依血肿腔大小置入 3~ 4cm后进行引流。结果 :12例患者均获痊愈 ,无并发症发生。随访 6个月~ 1年无复发。结论 :锥颅治疗慢性硬膜外血肿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治愈快、无后遗症、费用低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自 1995年 1月~ 1999年 12月我科共收治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 2 18例 ,重型 98例 ,占 45 %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92例 ,女 6例 ,年龄 10~ 2 0岁 8例 ,2 1~ 5 9岁 76例 ,5 9岁以上者 14例。GCS评分 :3~ 5分 2 1例 ,6~ 8分 77例。1 2 致伤原因 车祸伤 48例 ,砸伤 2 3例 ,枪击伤 9例 ,砍伤 7例 ,爆震伤 6例 ,坠落伤 3例。1 3 主要临床表现 均处于昏迷状 ,一侧瞳孔散大 5例 ,休克15例 ,脑室穿透伤 14例 ,矢状窦损伤 6例。1 4 并发伤 眼鼻颌面部伤 12例 ,胸部伤 6例 ,腹部伤 6例 ,四肢伤 5例 ,脊柱伤 4例。1 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术中应用皮层脑电监测(ECoG)对术后癫痫控制率的影响。方法回顾5年来本院收治的10例DNT患者,全部患者以癫痫为主要表现并全部接受手术治疗,6例患者术中应用皮层脑电监测,全部患者术后长期随访。结果应用术中皮层脑电监测的6例患者,随访期内未出现癫痫复发的表现,4例未应用术中皮层脑电监测的患者,有3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癫痫复发。结论术中应用皮层脑电监测对于控制DNT患者术后癫痫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0-06—2012-06我院对12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经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清除血肿,现将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10-06—2012-06入住我科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128例患者,术前行急诊颅脑CT扫描明确诊断,男74例,女54例;年龄33~74岁,平均49.1岁。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及年龄分布、术前意识状态(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量计算以术前急诊CT为依据,按照多田公式(血肿体积V=长径L×宽径W×层厚S×1/2)简易计算血肿体积,其中侧裂入路组血肿体积45~90mL,平均(63.8±14.5)mL;颞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再出血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53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临床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动脉瘤未处理之前再出血98例(18.3%),其中44例(44.9%)发生在发病初期的6h内,18例(18.3%)发生在第2周,36例(36.8%)发生在14d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再出血患者与未再出血患者在动脉瘤的位置、动脉瘤的大小、动脉瘤形状、动脉收缩压、Hunt-Hess分级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初期的6h内是再出血的高峰期,收缩压高于160mmHg、动脉瘤的形状不规则、动脉瘤>10mm且≤15mm、Hunt-Hess分级级别高是动脉瘤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有很大进展。我院自1986年7月至1987年11月对3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18例,女12例。年令4~10岁6例,11~20岁17例,21~30岁6例,38岁1例。病程3~36年,平均13.2年.病因:脑炎后发病16例,外伤后发病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