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评价虚拟现实术前计划用于特发性面肌痉挛导微血管减压术的效果。方法收集33例做虚拟现实术前计划(计划组)和27例未做虚拟现实术前计划(对照组)的特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划组患者分别行脑血管CT和头颅MRI检查,影像数据输入Vitrea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面听神经复合体,判断责任血管和面神经的空间关系,在术前计划基础上进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比较2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责任血管均为小脑前下动脉,虚拟现实术前计划中面神经与责任血管空间关系清晰显示,责任血管判定结果与术中观察结果一致。计划组和对照组Cohen分级0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0%(33例)比85.2%(23例)](P=0.036),手术疗效总体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33例)比85.2%(23例)](P=0.450)。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比11.1%(3例)](P=0.085)。结论虚拟现实术前计划有助于清晰直观地显示面神经与责任血管的空间关系,可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于血液净化患者的病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本院血液净化科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2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患者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直接动、静脉穿刺点局部出血、血管栓塞、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对于血液净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医院支气管肺部感染在病原菌分布,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之同。方法:对我院136例内支气管部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病原菌分布上老年人G^(一)杆菌占81.36%,非老年人G^(一)杆菌占51.52%。老年人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新青霉素Ⅱ药效率明显降低,对环丙沙星、氟哌酸、红霉素等耐药率升高。结论:老年人与非老年人比较以G^(一)杆菌所致医院支气管肺部感染为主,且对  相似文献   
4.
丘脑腹中间核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治疗帕金森病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国栋  赵亚群  王学廉 《医学争鸣》2001,22(16):F003-F003
0 引言 脑深部电刺激植入术做为常规毁损手术的替代方法在国外已开始用于治疗帕金森病 [1 ] ,1999年 11月我科行丘脑腹中间核 (vim)慢性脑深部电刺激 (DBS)植入术 1例 ,手术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病史 :患者男性 ,71岁 ,主因右侧肢体震颤 7a,左侧肢体震颤 2年入院 .患病 6a后美多巴不能控制症状 ,1998年行左侧丘脑毁损术后右侧震颤基本消除 ,为治疗左侧症状就诊 .查体 :一般状况良好 ,轻度构音障碍 ,四肢肌力正常 ,左侧肢体肌张力轻度升高 ,重度静止性震颤 ,右上肢轻度姿势性震颤 ,肌张力正常 ,未见病理反射及小脑体征 .…  相似文献   
5.
颅骨成形术中的计算机个性化辅助设计6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一种中国大陆地区实用的颅骨成形术的计算机个性化辅助设计方案。方法对 6例颅骨缺损患者 ,行头颅超薄CT扫描 ,三维重建 ,模拟缺损颅骨的形状和曲度 ,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 ,制作缺损颅骨及补片模型 ,患者认可后 ,应用压模技术 ,制作硅橡胶涤纶网补片 ,做为植入材料。结果 6例患者塑形满意 ,几乎恢复原有容貌 ,平均手术时间缩短。结论设计出颅骨成形术的计算机个性化辅助方案 ,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特性和与主要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1-09/2004-01收治的资料齐全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进行苍白球毁损术,术前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测评,对各症状进行分项计分;术中连续记录苍白球神经元的放电信号;术后进行付立叶变换,计算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以数据有效值为指标研究神经元放电的信号强度。计算神经元放电信号频谱和强度与各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共采集神经元放电764个,其中单细胞神经元放电共343个,外侧苍白球神经元163个,内侧苍白球神经元180个。②神经元放电的频率:外侧苍白球低于内侧苍白球[(59.50&;#177;25.80),(96.87&;#177;43.05)Hz,P〈0.01]。③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和数据有效值均高于外侧苍白球(P〈0.05)。④外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和数据有效值与强直、运动迟缓的分项计分明显相关(简单相关,P〈0.05),而与震颤不相关。⑤内侧苍白球神经元放电的最高峰值频率、95%截断频率和数据有效值分别与运动迟缓、震颤、强直的分项计分相关(简单相关,P〈0.05)。结论:外侧苍白球的功能异常与强直、运动迟缓有关,内侧苍白球与运动迟缓、震颤和强直都有关系。提示行内侧苍白球毁损术时,毁损区同时累计外侧苍白球时对僵直和运动迟缓可能有较好疗效,治疗震颤的最适手术靶点可能位于内侧苍白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估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帕金森病(PD)合并轻中度抑郁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PD合并轻、中度抑郁患者36例,于微电极导向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前10d及术后2周进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抑郁疗效的评估。结果36例患者术后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的同时,其抑郁情绪亦有明显的改善,Webster记分、SDS总分、HAMD总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91.67%。靶点更换率100%,经微电极导向技术再确认的靶点较影像学确定的靶点更偏向内侧苍白球的内侧及腹侧。结论微电极导向的内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对PD合并的轻、中度抑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52例侵蚀性葡萄胎化疗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有效地改善了患者情绪,减轻了化疗反应,降低了患者不舒适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院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星级护理和温馨护理单元等护理品牌服务,以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颅骨成形术中植入材料类型与颅骨缺损面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个性化颅骨成形术中,植入材料类型与颅骨缺损面积的关系。 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2-03/2005-01和河北省三河市医院神经外科2003-09/2005-04收治的资料齐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成形术患者75例,分为嵌入性材料(骨水泥、硅橡胶)组40例,根据颅骨缺损面积又分为大面积(≥36cm2)组17例和小面积(〈36cm2)组23例;覆盖性材料(钛网)组35例,大面积组14例和小面积组21例。采用头颅CT超薄扫描(层厚1.5mm),三维重建,模拟缺损颅骨补片,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缺损颅骨及颅骨补片模型,患者认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应用硅橡胶、骨水泥、钛网作为植入材料,进行手术植入。术后1周观察并发症:头痛、积液、松动。 结果:75例患者的补片与颅骨完整适配,塑形满意,术中无需修整,平均手术时间45min,83%(63/75)患者感到基本或完全恢复了原有容貌。手术并发症:嵌入性材料组头痛4例,积液10例,松动2例,共16例,其中大面积组13例,小面积组3例;覆盖性材料组头痛1例,积液2例,松动0例,共3例次,其中大面积组2例,小面积组1例。应用精确概率分析,两材料组之间手术并发症差异显著,两材料组颅骨缺损面积之间手术并发症差异显著,嵌入性材料大面积组与覆盖性材料大面积组之间手术并发症差异显著,嵌入性材料小面积组与覆盖性材料小面积组之间手术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个性化设计的颅骨修补材料,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外形,缩短手术时间,大面积的颅骨缺损应用钛网修补,小面积的应用钛网和嵌入性材料修补。根据患者颅骨缺损面积,选择不同植入材料,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