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伴骨缺损是肩关节常见疾病之一。如何有效地修复关节盂骨缺损,降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骨移植术能够发挥骨刺激作用,促进骨再生和骨重塑,恢复关节盂的正常解剖结构。其中,Bristow-Latarjet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经典术式,Latarjet术能够修复更大的关节盂骨缺损,但对手术医师的操作要求更高;自体髂骨移植术是Latarjet术失败后翻修的首选方案;骨软骨移植术(自体和异体)在重建原始关节面和预防关节退行性改变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会造成二次损伤,而异体骨软骨移植术的免疫排斥难以避免。随着复合材料的改进,对骨再生、重塑机制的探究,以及结合骨移植术的优缺点,组织工程技术将来有可能成为治疗关节盂骨缺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肩袖修补术是肩袖撕裂常用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的活动,但肩袖修补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依然很高,主要原因在于肩袖修补术后肩袖止点处腱—骨愈合差,不能恢复原有的组织学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肩袖止点处腱骨愈合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目前随着人们对于肩袖止点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类治疗方法在改善肩袖止点腱骨愈合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将从影响肩袖止点处腱骨愈合的因素、肩袖止点处腱骨界面的恢复以利于肩袖腱骨愈合以及组织工程学在腱骨愈合中的应用3个方面阐述近几年关于肩袖腱骨愈合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手术治疗是运动损伤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无法较好地恢复肩关节动力性及骨性约束。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总体效果满意,但具体术式的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临床中需根据关节盂及肱骨头骨性缺损的有无及大小,选择不同方案治疗。笔者建议:无关节盂骨性缺损或关节盂骨性缺损20%,选用Bankart术;关节盂骨性缺损20%伴Hill-Sachs骨性缺损40%,选用Bankart术联合Remplissage术或ASA术;关节盂骨性缺损20%~25%,选用"Sling"术;关节盂骨性缺损25%~40%,选用Bristow-Latarjet术;关节盂或Hill-Sachs骨性缺损40%或Bristow-Latarjet术修复失败,选用骨移植术。此外,若存在盂肱韧带肱骨撕脱(humeral avulsion of glenohumeral ligaments,HAGL)损伤,则选用HAGL损伤修复术。除考虑骨性缺损这一重要因素外,还需结合患者年龄、运动水平及术者技术来综合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4.
肩袖是指覆盖于肩关节周围的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损伤后会出现肩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出现肌肉萎缩。肩袖损伤的原因除外伤和退行性变外,肩关节骨性结构的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1-3]。探讨骨性结构变化和肩袖损伤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借助影像学技术,测量相关参数的变化,评估骨性结构改变,目的在于发现肩袖损伤的易感因素,予以早期治疗,阻止或延缓肩袖损伤的发生。本文就当前国内外常用的肩关节骨性结构影像学测量参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腘肌腱裂孔紧缩缝合术治疗青壮年外侧半月板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2018年12月,对本院收治的25例外侧半月板不稳定青壮年患者行腘肌腱裂孔紧缩术,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4~48岁,平均(36.84±5.53)岁。MRI示外侧半月板Ⅱ级损伤。关节镜下探查:25例患者外侧半月板松弛,探钩牵拉移动度>11 mm。采用全内缝合技术紧贴腘肌腱将不稳定半月板缝合在后外关节囊上,缩小腘肌腱裂孔,稳定外侧半月板。并对术前、术后患者VAS、KS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VAS评分从术前的(6.76±0.58)分减小至(2.60±1.01)分;KSS评分从(56.68±4.67)分增加至(88.72±3.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壮年外侧半月板不稳定患者,采取外侧半月板和外侧关节囊紧缩缝合,紧缩腘肌腱裂孔,可以加强半月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肩袖修补术后再撕裂发生率很高,主要原因是术后腱-骨结合部为瘢痕愈合。针对该问题,近年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植物的应用方面,包括细胞移植、骨膜移植、软骨移植、生物合成物移植。细胞移植主要是来源不同的各种干细胞,目前研究已证实可取得较好效果,外泌体与干细胞的联合应用可能是以后发展方向;骨膜移植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干预手段,但目前临床应用少,且其存在取材来源有限、取材的二次创伤等问题,组织工程骨膜及人工仿生骨膜可能是骨膜的替代选择;软骨移植可促进腱-骨结合部软骨再生,利于腱-骨愈合,但也存在取材有限、二次损伤可能,该问题目前未见较好解决策略;无机合成物移植由于降解速度慢、单用效果不佳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生物衍生物存在免疫原性、生物力学欠佳等问题,目前未见妥善解决方法;有机合成移植物更注重模拟生理腱-骨结合区结构,在腱-骨愈合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上述不同移植物的应用研究大多停留在细胞、动物水平,应用临床还需更多研究。本文对上述不同移植物的应用现状、优缺点及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肩袖撕裂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钛合金材料生物性能良好,是骨科常用的内植入材料,但其骨整合性及抗菌性能较差,需进行表面改性以弥补其不足之处。壳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成膜性,且可作为载体将目标药物引入钛合金表面,可有效改善钛合金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增加其使用范围。本文对近几年壳聚糖表面改性钛合金材料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从壳聚糖涂层改性的方式、钛合金材料成骨性及抗菌性的改善3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钛合金材料涂层改性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