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颞下窝肿瘤切除的手术进路和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肿瘤的性质和大小,对1998年10月~2006年6月收治的9例患者,全部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联合下颌下切口进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全部9例患者,3例良性肿瘤手术后3年随访无1例复发;6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均进行50 Gy~70 Gy的放射治疗,经过最长3年随访,1例因肿瘤再次复发大出血而死亡,1例带瘤生存,1例1年后失访,3例未见有明显复发.结论 颞下窝肿瘤位置较深,发现较晚,瘤体较大,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联合下颌下切口进路进行手术,肿瘤相对较易切除彻底,风险小,安全,并能有效修复遗留死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PCL/HA电纺纤维取向薄膜材料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的黏附生长的影响,评价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前景。方法:将体外诱导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经传代培养第5代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2×105的密度与不同nPCL/HA电纺纤维取向薄膜支架在培养板内共培养,同时以nPCL电纺纤维非取向薄膜材料作为对照,初步观察不同nPCL/HA支架材料与hBMSCs的复合培养情况,计算各材料的细胞黏附率。结果:hBMSCs与4种电纺薄膜支架材料均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能在不同材料表面黏附生长。但是nPCL/80℃HA电纺纤维取向薄膜材料黏附率(45.6±3.2)%,明显高于nPCL/180℃HA电纺纤维取向薄膜材料黏附率(36.5±3.0)%。结论:80℃条件下合成的nPCL/HA电纺取向薄膜材料细胞黏附率较高,较适合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hBMSCs为种子细胞的组织工程构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4种方法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观察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80例进行修复,方法包括单纯重建钛板修复、钛板加软组织瓣修复、钛板加游离髂骨修复、钛板加血管化游离腓骨修复,术后定期复查,对面部外形、咬合关系、颞颌关节功能,开口度,并发症进行回访评价. 结果 术后3个月~2年随访,在80例中,72例愈合良好,较好的恢复了下颌骨的连续性及功能,2例发生金属外露,1例发生口内瘘,1例发生骨瓣缺血坏死且肿瘤复发,2例钛板折断,2例螺钉松动. 结论 4种方法修复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各有其适应证,应根据患者不同要求和下颌骨缺损情况选择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5岁,平素体健,因"下唇先天性红色肿块渐大55年"就诊并收入院.患者自出生后即有下唇红色肿块,初始较小,无疼痛不适,后肿块缓慢长大,偶有疼痛,身体其他部位亦出现红色斑片,始终未予治疗.近日下唇肿块出血、糜烂,疼痛加重.专科查体:颜面部不对称,开口度、开口型异常.整个下唇呈紫红色肿块,外生型,大小10 cm×8 cm×3 cm,质地软,界不清,触痛,与皮肤粘连.舌运动不受限,咬牙合关系正常,口内牙龈、黏膜广泛红色,面部皮肤呈红色斑块,口腔卫生差(图1).初步诊断:1下唇脉管畸形伴感染;2颌面部多发脉管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治疗的新方法——利用体外分离纯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stromal cells,MSCs),诱导向成骨细胞转化后再用于临床。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MSCs体外培养,经连续传代培养,加入10-7mol/L地塞米松,10-2mol/Lβ-甘油酸钠,500 ug/L的维生素C诱导液。结果 MSCs诱导后细胞形态向成骨细胞转化,经RT-PCR、流式细胞仪、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细胞糖原染色鉴定为成骨细胞。结论 hMSCs经定向诱导显示成骨细胞特性,为临床下颌骨缺损组织工程修复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时,利用自体髂嵴软骨修复鼻畸形的临床方法。方法 9岁~12岁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采用自体髂嵴软骨雕刻成"L"形,移植于鼻背和鼻小柱处,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结果 48例患者均一期痊愈出院,患侧鼻翼基部凹陷、鼻小柱偏斜、鼻尖低平等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结论自体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对鼻翼塌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可以有效地矫正唇裂术后鼻畸形。  相似文献   
7.
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手术或肿瘤术后放射性骨髓炎导致的缺损,尤其是大面积缺损,造成患者颜面部畸形以及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各种带蒂和游离组织瓣被用来移位修复缺损。在众多组织瓣中,胸大肌肌皮瓣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的重建。我们于1999年8月~2004年11月,应用带蒂或游离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9例,取得良好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面神经解剖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需行腮腺区域性及肿物切除术的4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常规术式行腮腺区域性及肿物切除。观察组采用超声刀切割,对照组采用丝线结扎或电刀凝固的方法处理血管。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4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时间、48 h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刀在面神经解剖术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止血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耳后切口在腮腺肿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33例腮腺肿瘤患者,采用由耳后腮腺切口入路,术中保留面神经和耳大神经,胸锁乳突肌瓣填塞缺损区.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临床I期愈合,无涎瘘发生.6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1个月内恢复.所有患者耳垂麻木均于术后3个月内恢复.结论 腮腺耳后切口较传统切口并发症少,不损容,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和栓塞术在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行DSA检查,选择供血动脉栓塞,然后再行手术治疗。结果DSA可清晰显示血管瘤的供血动脉、病变区域以及回流静脉,栓塞后再行手术治疗,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病变切除彻底,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DSA及栓塞技术可对血管瘤的手术治疗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