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比较空肠造袋与否及十二指肠的利用与否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最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方法:检索相关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行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结果:9篇关于Roux-en-Y术后空肠造袋与否的RCT以及4篇关于空肠造袋的Roux-en-Y术与空肠造袋的空肠间置术比较的RCT被纳入Meta分析;此外,关于单纯的Roux-en-Y术后与空肠间置术后的2篇RCT、空肠间置术后造袋与否的2篇RCT未行Meta分析,但结果以描述性的形式给出。分析结果显示,与不造袋者比较,空肠造袋在不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的同时,倾倒综合征、烧灼感等术后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食物吸收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也得到提高(均P<0.05)。与十二指肠不利用者比较,无论单纯的利用十二指肠还是在空肠造袋的基础上利用十二指肠均未发现证据表明其在改善术后消化道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存在优势(均P>0.05)。 结论:空肠造袋是全胃切除术后有效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但是对十二指肠的利用尚未发现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探讨其转移规律,为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肠管周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3.
4.
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可能促进肿瘤生长,并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的假说.可是,局部细胞因子作用于肿瘤的方式依然不明确.一些研究表明几种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促进肿瘤发展:直接激活NF-κ B途径、促进血管再生、上调黏附因子.而且,这些过程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导致肿瘤的发展和转移.多种炎症因子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胃癌分期机体内肿瘤细胞源的细胞因子和机体本身正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对于胃癌有特异性作用,这些研究为胃癌免疫疗法中调节细胞因子表达及功能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副损伤、生存率、复发率等三方面对甲状腺全切术(TT)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PT)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进行对比评价,以期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外多个数据库符合入选标准的13个对照临床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入选患者的副损伤、生存率、复发率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TT的喉返神经损伤率高于PT组(OR=1.58,95%CI=1.04~2.42,P=0.03),TT组的甲状旁腺损伤率高于PT组(OR=4.29,95%CI=3.09~5.94,P0.000);两组中短期(20年以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低危患者TT组的复发率低于PT组的复发率(OR=0.42,95%CI=0.32~0.55,P0.000)。结论:不同危险等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应实行个体治疗原则,主张对低危患者实行较为保守的手术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流式
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分布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影响,同时评价β-榄香烯对正常胃黏
膜上皮细胞GES-1的毒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s检测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蛋白表达影响。结果β-榄香烯显著抑
制SGC7901胃癌细胞的活性并诱导细胞凋亡,两种作用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明显减弱。β-榄香烯降低SGC7901胃
癌细胞克隆形成率,诱导SGC7901 细胞发生G2/M期阻滞。β-榄香烯降低了SGC7901 胃癌细胞Bcl-2 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了
Bax和活化的Caspase-3(17Kd)表达水平。β-榄香烯对SGC7901胃癌细胞Pak1(p21-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的总蛋白表达无
明显影响,但降低了Pak1(Thr423)和ERK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的磷酸化水平。结论β-榄香烯抑制胃
癌细胞增殖,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抑制Pak1/ERK信号通路的活化、调控Bcl-2和Bax等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作为供、受体,行同基因小鼠原位左肺移植,使用Cuff套管法进行气管及血管吻合。术后7天、14天、21天、28天取移植肺及原肺,行HE染色,评价肺移植后效果。结果:学习曲线后, 共30例小鼠移植,手术成功率89%, 小鼠成活率100%。供体手术时间:35.2?.81min,受体手术时间:24.6?.42min,冷缺血时间是:46.6?.92min,热缺血时间是:17.2?.08min。同基因移植物大体及病理无明显改变,病理显示与原肺无差别。结论: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建立小鼠肺移植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符合原位肺移植临床生理,是研究肺移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mutp53)和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53(免疫组化检测到的p53主要为mutp53)与Nampt的表达,分析mutp53与Namp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胃癌组织中mutp53与Nampt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5);mutp53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而Nampt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p53表达与Nampt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82,P<0.05)。p53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表达患者,且在p53阳性表达患者中,Nampt同时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Nampt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mutp53与Nampt的表达均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且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高表达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以探讨其转移规律,为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累及肠管周径、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等相关因素,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癌淋巴结转移与大体类型、组织类型、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为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影响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大体类型、病理分级及浸润深度。  相似文献   
10.
胃癌分类分期的确定对临床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治疗原则、治疗指征和治疗方案的判定和选择有很明确的指导意义.规范准确的分类分期可以显著地提高治疗的效果,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日本胃癌分期版本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并且在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本文就日本胃癌分类分期及治疗指南的修改予以简要解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