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男,59岁。因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于1991年5月27日入院,入院第4d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胆囊造瘘,术后1月出院。2个月后再次入院,上腹可扪及10×8cm之包块,B超示包块位于胰体前、胃之后。经保守治疗症状减轻,包块缩小出院。同年9月11日,因腹痛第3次入院。查体上腹包块增大至15×10cm,有压痛,次日自发性破裂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行急诊手术。术后引流不畅,2周后再次形成囊肿,又行外引流水,术后形成胰瘘,半年后痊愈。 例2,女,34岁。因急性重症胰腺炎于1997年5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16例乳腺结核的临床资料及高负压引流在术中应用的疗效.结果:1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个月~3年,无1例复发,无1例行全乳腺切除术.结论:乳腺结核的治疗应当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术后加强抗感染,术中尽可能清除坏死组织,术后充分利用负压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5岁,待业。因“左颈部肿块8个月,咳嗽、咳痰伴声音嘶哑4个月余”于2010年11月25日到杭州市红会医院外科就诊。患者8个月前发现左侧颈部及颈根部出现肿块,伴有局部隐痛,夜间盗汗,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局部皮肤红肿,到浙江省肿瘤医院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找到抗酸杆菌1条,提示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医疗影像学的发展 ,各种胆囊疾患尤其是胆结石的发病率及检出率不断增加。作为主要治疗措施的胆囊切除术也逐年增多。 1 987~ 1 999年我们共行胆囊切除术 1 1 2 0例 ,其中 65例 (占 5.8% )采用了胆囊大部切除术。术中未发生意外损伤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临床效果满意。临床资料本组男 2 7例 ,女 38例 ,年龄 2 8~ 74岁 ,平均52 .4岁。其中急诊手术 33例 ,均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择期手术 32例 :萎缩性胆囊炎 2 2例 ,肝硬化 7例 ,其他 3例。手术方法 :进腹后沿着肝脏寻找胆囊 ,分离周围粘连 ,辨清肝十二指肠韧带及温氏…  相似文献   
5.
节外恶性淋巴瘤中原发于胃肠道的并不少见 ,其中又以小肠为多见〔1〕: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低 ,为全身恶性肿瘤的 0 2~ 0 3% 〔2〕,其中以恶性淋巴瘤为多见〔1〕。其临床表现复杂 ,术前难以确诊 ,1987年 1月至 1994年 12月我们共遇到手术切除标本 32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材料来自 198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本院的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按《肿瘤病理学》有关小肠原发性肿瘤诊断标准〔3〕经病理组织学诊断证实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组织学分型标准采用 1985年全国淋巴瘤协作组成都会议修订的分类。1.1 性别与年龄 :男性 2 2例 ,女…  相似文献   
6.
我们选用乳腺癌高转移细胞株MDA-MB-231为实验对象,观察细胞内胞外信号凋节激酶(ER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方面的作用,探讨干扰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乳腺癌骨转移调控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腹部闭合伤28例诊治体会谭群亚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渭南医院外科714000腹部闭合伤发病急,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不是诊断。结合我科手术治疗的28例腹部闭合伤,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效果,以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52例,其中术后行肠内营养组与行肠外营养组各26例,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应用葡萄糖注射液,第2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液,并逐渐增加营养液的量;肠外营养组术中即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后1d开始利用静脉营养混合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直至患者恢复口腔进食;分别于术后第1、3、8天检测患者肝功能情况,术后第1、8天检测患者血中内毒素及(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结果 术后第8天患者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8天与术前比较,血中内毒素和(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无明显变化,而肠外营养组患者此两者浓度术后第8天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肠内营养组的腹腔内感染及腹腔外感染率分别为3.84%和7.69%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19.23%和46.15% (P<0.05),两组间发生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保持患者肠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效减少腹腔内外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安全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肠扭转的诊断、鉴别诊断、抢救、手术治疗和预后。方法总结对1例成人肠扭转病例的病情发展演变以及抢救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①成人急性肠扭转病情发展演变较快;②早期诊断比较困难,需与重症胰腺炎、腹腔脏器破裂、肠系膜血管栓塞、急性心肌梗死等鉴别;②腹部CT检查特异性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论对成人肠扭转及早诊断及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6岁,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下2个月前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术中描述胆总管结石位于下段,并被推入肠道。术后4周夹T管后感上腹部胀痛,经B超检查发现胆总管下段有1.2cm×0.8cm之结石影,以“胆总管残余结石”转入我院。入院后行“经T管窦道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见胆总管下段有一菜花样新生物,完全阻塞胆总管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