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种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3种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植入方法的优缺点,为选择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的植入方法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方法:选用新鲜颈椎标本(C1-T1)24具(男14具,女10具),年龄55~80岁,平均68岁。采用抽签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在每一颈椎标本两侧用不同的植入方法植入下颈椎经关节螺钉。根据进钉点及进钉方向的不同,采用Takayasu法(A组)、Dalcanto法(B组)、Klekamp法(C组)作为下颈椎经关节螺钉的植入方法。Takayasu法选用侧块中线上中1/3交界处作为进钉点,螺钉向前侧、尾侧倾斜,与侧块冠状面呈60°~80°,平行于矢状面作为进钉方向;Dal-canto法采用进钉点在侧块中点下方2mm,方向向尾侧倾斜40°,向外侧倾斜20°;Klekamp则将侧块中点内下方1mm为进钉点,方向向尾侧倾斜40°,向外侧倾斜20°。对A、B、C组分别统计植入时关节突关节劈裂、植入后椎动脉侵犯、神经根前后支损伤和螺钉通过关节突关节的情况。结果:24具颈椎标本共48侧,植入下颈椎经关节突螺钉192枚,其中A、B、C组各64枚。A组未见下关节突劈裂;B组见下关节突下缘劈裂17例,外缘劈裂8例;C组下关节突下缘劈裂1例,外缘劈裂1例。3组均未见上关节突劈裂。3组螺钉植入时关节突关节劈裂情况比较,B组下关节突劈裂最多,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AB=31.07,P〈0.01;χ2BC=24.83,P〈0.01)。C组2例下关节突劈裂,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AC=2.03,P〉0.05)。A组36枚螺钉侵犯椎动脉,B、C组均未见椎动脉侵犯。3组螺钉植入后椎动脉受累情况,A组高于其他2组(χ2AB=50.09,P〈0.01;χ2AC=50.09,P〈0.01)。神经根前支损伤A组40例,B组5例,C组3例;神经根后支损伤A组16例,B组18例;C组14例。3组间颈神经根前支受累比较,A组高于其他2组(χ2AB=41.98,P〈0.01;χ2AC=47.94,P〈0.01),而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神经根后支受累比较,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AB=0.16,P〉0.05;χ2AC=0.17,P〉0.05;χ2BC=0.67,P〉0.05)。A组5例未经过关节突关节,B、C2组均经过关节突关节,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AB=3.33,P〉0.05;χ2AC=3.33,P〉0.05)。结论:Takayasu法在螺钉植入过长时易引起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而Dalcanto法在植入螺钉时易引起下关节突的劈裂。相比较而言,Klekamp法临床上更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2.
下颈椎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初步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初步临床运用.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运用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下颈椎损伤患者2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摄X线片及CT以明确螺钉位置、方向、长度,是否有椎弓根皮质穿破、横突孔或椎管的侵犯,同时行MRI检查以明确术后减压情况,是否有硬膜外血肿的形成,颈脊髓变性情况.统计比较患者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36个月,平均15.5个月.22例共置入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44枚,所有螺钉均顺利置入.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所有患者随访中均未发现螺钉松动、脱出、断裂或钢板松动.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估计与术中长时间牵拉喉返神经有关,予以营养神经等支持治疗,术后复查3周左右患者症状消失.2例术后诉有吞咽不适,告知患者进软食,症状3个月左右明显缓解.术后X线片示下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满意.术后出院前CT横断位像示2枚螺钉在下颈椎椎弓根内侧皮质1度穿破,2枚螺钉外侧缘皮质1度穿破累及横突孔内侧缘.出院前MRI示所有患者脊髓前方压迫均获得明显缓解,4例出现少量硬膜外前方血肿,但无明显脊髓压迫.术后12个月MRI示3例脊髓变性有改善.JOA评分从术前的(8.5±0.7)分提高到术后出院前(14.5±0.8)分(P<0.01),术后6个月时达(15.7±0.7)分,较出院前又有显著改善. 结论 前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可靠和安全的下颈椎损伤前路重建技术,临床运用中要注意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