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不同给药方式对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术围手术期失血量、隐性出血量、输血率,以及不良反应等各方面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接受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术的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TXA不同给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前2 h口服2 g TXA;对照组在切皮前5~10 min予以1 g TXA静脉输注,术后6 h予以1 g TXA静脉输注1次。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输血率、静脉血栓形成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术前和术后1、3 d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3 d的Hb及HCT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术中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拔管时间、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静脉血栓形成和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腰椎椎管减压融合术围手术期口服TXA与静脉注射TXA在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效果是相当的,且是安全可靠的,从节约医疗成本和使用便利性方面建议口服TXA。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3种不同颈椎前路手术方式治疗颈椎病对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黄山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患者,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组、单节段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融合术(ACCF)组以及双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减压椎间融合术(dACDF)组,通过收集影像学数据对比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变化情况。结果:一般资料对比分析数据显示,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CF组、ACDF组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C2-7Cobb参数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SVA值均较ACCF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ACDF及ACCF能够在手术后立即改善并维持颈椎前凸角。3种手术方式都能很好地维持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隐性失血量(HBL)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2年7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并行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92±9.44)岁。其中T11骨折3例、T12骨折5例、L1骨折23例、L2骨折9例、L3骨折7例、L4骨折3例。记录患者身高、年龄、体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内科合并症以及术前1 d和术后3 d患者红细胞比容(HCT),通过分组对比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情况下HBL的大小及影响因素。结果:下腰椎骨折术后HBL[(480.86±192.83)mL]高于胸腰段骨折HBL[(304.97±172.32)mL](P<0.05)。受伤至手术时间与患者隐性失血量呈负相关(P<0.05);而患者总失血量(TBL)与HBL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TBL越多手术HBL就越多(P<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