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类型巨块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TACE治疗的3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TACE治疗前肿瘤边缘情况将其分为边缘清晰组和边缘模糊组,评价2组患者TACE治疗后碘油沉积情况及6个月后肿瘤缓解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HbsAg及AFP阳性者和Child.Pugh分级情况,以及肿瘤最大直径和碘油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后6个月CT复查示,边缘清晰组和边缘模糊组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8.2±1.48)cm和(12.2±1.67)cm,前者小于后者(P〈0.05)。碘油沉积情况,边缘清晰组主要是I型和Ⅱ型,无Ⅲ、Ⅳ型;而边缘模糊组I型者少,主要是Ⅱ、Ⅲ型,部分Ⅳ型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清晰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92.9%,边缘模糊组的总有效率(CR+PR)为62.5%,前者高于后者(P〈0.05)。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图像中,边缘清晰的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情况及疗效均优与边缘模糊者。  相似文献   
2.
毕德明  解玲玲  张军  张治国 《河北中医》2000,22(10):731-733
目的 观察创宁煎早期肠道喂养(EEF)对消化道手术后患者的作用。方法 7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应用创宁煎和25%葡萄糖经胃管注入空肠或十二指肠,每6h1次,应用3日或在此之前出现肛门排气时止。结果 治疗组虱胃肠蠕动恢复、去胃管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检测血浆白蛋白及补体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感染并发症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创宁煎早期肠道喂养可以改善消化道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无法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7例,20例患者接受胆道支架植入治疗,另外27例给予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1~20个月,记录患者的生存时间,并进行生存分析,于术后1、2周检测肝功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患者2例、胆道感染1例、胆汁性腹膜炎2例,未发生放射性泄漏、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1个月后复查粒子条移位2例。单纯支架植入和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58天(95%CI 135.96~180.04),279天(95%CI 189.59~368.4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是172天(95%CI 115.29~228.47)和284天(95%CI 224.53~342.8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安全可靠、疗效肯定,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与阑尾口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结肠镜检查并诊断为UC的患者,共162例.按阑尾口有无炎症分为阑尾口无炎症组和阑尾口有炎症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结肠各部分镜下表现之间的差异.结果 162例UC患者中共76例(46.9%)伴有阑尾口炎.阑尾口有炎症组的UC患者年龄≤40岁者为38例,占本组的50.0%,显著高于阑尾口无炎症组中患者(29例,33.7%)(P<0.05),阑尾口有炎症组的UC患者的中位年龄(42.5岁)显著低于阑尾口无炎症组(46.0岁).阑尾口有炎症组的UC患者中直肠型为44例,占本组比例为57.9%,显著高于阑尾口无炎症组的相应比例(28例,32.6%)(P<0.05).阑尾口炎症与性别及其他累计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伴阑尾口周围炎的患者较为常见,年轻及直肠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易出现阑尾口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Onyx胶在栓塞治疗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16例,畸形血管团位于下颌8例,上颌5例,眶周3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Onyx胶液体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并随访,根据造影显示的畸形血管团血流状况评价栓塞疗效。结果 栓塞后即时造影显示3例完全栓塞,10例50%~90%栓塞,3例栓塞<50%,总有效率81.25%(13/16)。1例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视力下降20 d后恢复,无永久性视觉异常出现。13例患者胀痛、发热症状消失,2例缓解,1例较前加重,无出现皮肤坏死患者;6个月后血管造影随访,2例畸形血管团较前有所增大,余均稳定。结论 Onyx胶在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在颅外段颈动脉重度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重度颈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患者83例,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及健康查体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纤维蛋白原含量与狭窄后脑梗死类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梗死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狭窄组及健康对照组,区域性脑梗死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型(P<0.05),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越重,且其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纤维蛋白原增高与重度颈动脉狭窄及其所致脑梗死密切相关,支持特定的梗死类型,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科治疗的7例SDAVF患者流行病学、脊髓MRI及脊髓DSA、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7例患者脊髓MRI均有异常发现,DSA明确诊断后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7例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经NBCA胶栓塞治疗4例无复发,经Onyx胶栓塞治疗3例中1例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SDAVF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进行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实习的本科实习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使用PBL教学方式,将两组实习生实习后的考核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中,两组实习生(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思维、临床技能以及医患沟通方面的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神经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使用PBL教学法有显著效果,明显提高实习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以及医患沟通能力,在神经内科教学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在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脑梗死中的意义。方法测定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脑梗死患者83例(狭窄梗死组)、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无症状狭窄组)及健康查体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分析纤维蛋白原含量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狭窄后脑梗死类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狭窄梗死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症状狭窄组及健康对照组[(309±65)g/L比(280±18)g/L、(262±2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区域性脑梗死患者(I型,7例)纤维蛋白原水平[(421±22)g/L]明显高于皮层下梗死(Ⅱ型,16例)、白质疏松型梗死(Ⅲ型,21例)及分水岭梗死(Ⅳ型,39例)[分别为(318±63)、(303±66)、(293±54)g/L](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45例)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38例)[(357±45)g/L比(257±41)g/L](P〈0.05)。神经功能缺失重度组患者(9例)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轻度(42例)、中度(32例)[(412士27)g/L比(255±27)、(358±27)吕/L],独立生活能力预后好组患者(56例)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预后差组(27例)[(282±55)g/L比(373±3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重度颈动脉狭窄及其所致脑梗死密切相关,支持特定的梗死类型,可能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清肺通络汤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1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儿服用常规西药(阿奇霉素)进行医治,观察组患儿在服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服用清肺通络汤医治,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免疫功能、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D含量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1)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肺部阴影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D3+、CD4+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儿的CD3+、CD4+水平(P<0.05);4)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含量优于同期对照组患儿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含量(P<0.05);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5.56%)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清肺通络汤治疗,能够提高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对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效果较为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