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结果报告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供受者之间的配对选择,而配型样本的好坏则影响结果的优劣。目的:建立脾脏提取DNA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实验的实验技术平台。方法:通过从脾脏分离淋巴细胞提取DNA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实验,并同正常的和严重溶血的外周血提取DNA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的实验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通过脾脏和正常外周血提取的DNA经扩增、电泳后均获得了完整的DNA电泳图,脾脏比正常外周血的电泳图更清晰,而严重溶血的标本未能获得清晰完整的DNA电泳图。实验成功建立了脾脏提取DNA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实验的实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儿童逝世后单只供肾肾移植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3月6例儿童逝世后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要点,随访1个月~9个月,了解病人移植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主要因未遵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所致;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治疗30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免疫抑制剂中毒1例,经调整药物剂量,病人血清药物浓度在稳定水平;其余3例病人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3.2d。随访期间,6例受体的肾功能、尿量均正常。[结论]儿童逝世后单只供肾肾移植安全可行,术后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结果报告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供受者之间的配对选择,而配型样本的好坏则影响结果的优劣。 目的:建立脾脏提取DNA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实验的实验技术平台。 方法:通过从脾脏分离淋巴细胞提取DNA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实验,并同正常的和严重溶血的外周血提取DNA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的实验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通过脾脏和正常外周血提取的DNA经扩增、电泳后均获得了完整的DNA电泳图,脾脏比正常外周血的电泳图更清晰,而严重溶血的标本未能获得清晰完整的DNA电泳图。实验成功建立了脾脏提取DNA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实验的实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逝世后单只供肾肾移植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3月6例儿童逝世后供肾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要点,随访1个月~9个月,了解病人移植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100%,供受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受者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例,主要因未遵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所致;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治疗30 d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免疫抑制剂中毒1例,经调整药物剂量,病人血清药物浓度在稳定水平;其余3例病人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为13.2d.随访期间,6例受体的肾功能、尿量均正常.[结论]儿童逝世后单只供肾肾移植安全可行,术后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总结1~12岁儿童逝世后单只供肾肾移植33例患者的护理。围术期做好液体及血压管理,避免高灌注导致肾脏破裂,但是又需要适宜的血压利于儿童肾的灌注,本组33例受者在血循环开放后至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期间维持血压在130~150mm Hg(1 mm Hg=0.133 k Pa)(相当于正常人110~130 mm Hg的收缩压)。本组患者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9例,尿漏5例,移植肾周血肿2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抑制剂中毒1例,分析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随访至2014年5月10日,受体肾功能、尿量均正常,人肾存活率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在获取、分离及纯化等过程中出现细胞凋亡的相关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 经供者腹主动脉灌注4℃的UW液后,切取供者胰腺,并进行胶原酶灌注、消化及梯度离心,分离、提取胰岛.分别于胶原酶灌注前、灌注后、消化后及胰岛分离后等时点,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胰岛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水平,采用HE染色和双硫腙染色观察胰岛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在分离、纯化胰岛的各个过程中,均出现了胰岛细胞凋亡的现象,其中在胶原酶灌注后和消化后最为明显,并伴随MDA的高表达,表达水平分别为(6.18±2.38)nmol/mgprot和(9.21±2.75)nmol/mgprot,均明显高于灌注前的(4.21±1.83)nmol/mgprot(P<0.05和P<0.01);而此时SOD水平则显著下降,至胰岛分离后仍处于较低水平,与灌注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胶原酶灌注前,胰岛结构完整;胶原酶灌注后,胰岛周围组织结构膨胀;消化后,胰岛膜性结构被破坏,但能勉强维持岛状结构;胰岛分离后结构基本完整.结论 在提取胰岛的过程中,胶原酶灌注及消化可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氧化损伤有关,抗氧化措施可作为移植前保护胰岛的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islet cell apoptosis and oxidation-antioxidation before the transplant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pathways of islet protection. Methods Fifteen human pancreases were perfused with the Hanks solution containing collagenase, then digested and isolated. During the procedure, islet cell apoptosis was detected by TUNEL, SOD and MDA in the pancreas were measured by colorimetric method, and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were observed by H-E staining and dithizone staining. Results In the procedure of human islet iso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stage of digestion, the apoptosis of human islet cells occurred. In the stages of perfusion and digestion, the MDA contents reached the high levels (6. 18 ± 2. 38 and 9. 21 ± 2. 75 umol/mg protein respectively),and the structures of the islets and tissues around the islets were damaged. Conclusion In the stages of perfusion and digestion, apoptosis of islet cells can be caused by oxidation. It suggests that antioxidation is a pathway for protection of islets before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酶放大免疫法监测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谷浓度的情况及其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酶放大免疫分析(EMIT)法监测159例肾移植受者术后2849例次他克莫司谷浓度的结果及肾移植术1个月后他克莫司谷浓度对血肌酐(Scr)的影响。结果:2466例次(占总例次的86.5%)他克莫司谷浓度值处于参考值范围,低于下线及高于上线参考值的比例分别为6.3%、7.1%;肾移植术1个月后,当他克莫司谷浓度值小于5μg·L^-1或大于20μg·L^-1时,Scr值升高显著(P〈0.05或0.01),当他克莫司谷浓度值小于5μg·L^-1或大于15μg·L^-1时,Scr异常值的比例显著增加。结论:用EMIT法监测他克莫司谷浓度值,药物浓度控制比较稳定,5—15μg·L^-1是相对安全的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巴利昔单抗与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OKT3)联合诱导在高致敏受者肾移植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术前2个月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检测值均>50%的尸体供肾肾移植受者20例,其中9例受者接受巴利昔单抗联合OKT3免疫诱导(联合诱导组),11例受者接受OKT3常规免疫诱导(OKT3诱导组),均以他克莫司(Tac)+吗替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为基础免疫抑制方案,评估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1年人/肾存活率及移植肾功能。结果:联合诱导组、OKT3诱导组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术后1年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vs.36.4%(P=0.319),11.1%vs.63.6%(P=0.028);联合诱导组患者术后1周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比例明显高于OKT3诱导组(88.9%vs.27.3%,P=0.010);联合诱导组术后1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与OKT3诱导组(分别为90.9%、81.8%)比较,差异不显著(P=1.00和P=0.100);术后1年联合诱导组、OKT3诱导组血肌酐值分别为(105±24)、(97±22)μmol·L-1(P=0.437)。结论:巴利昔单抗联合OKT3进行免疫诱导,在预防高致敏受者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同时,缩短了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