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髌骨下极袖套样撕脱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插管全身麻醉,取膝前正中切口,骨折复位后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髌骨下极骨块。治疗组在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伸膝装置。术后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Lysholm评分等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2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32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4个月。治疗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2±0.5)个月,对照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3±0.4)个月,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HSS评分及优良率,Lysholm评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取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方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具有固定牢固、伸膝装置重建可靠及不需附加外固定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蠲痹汤联合肩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采用蠲痹汤(处方:羌活、姜黄、防风、桂枝、当归、赤芍、黄芪、党参、杜仲、海风藤、伸筋草、续断、徐长卿、乳香、没药、附子、生姜、大枣、甘草)联合肩关节内注射玻璃钠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消炎镇痛药物戴芬胶囊或西乐葆胶囊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前曲、外展、后伸功能均明显改善,并可明显减轻关节疼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也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联合肩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肩周炎,可明显减轻关节疼痛,对肩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11月对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者,经超声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者22例,其中TVU检查10例;TAU检查12例;年龄为43-76岁,平均为58.7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及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高产纤溶酶海洋菌株Y-6-A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进一步提高产酶量并考察该法的有效性。方法先采用单因素实验考查各因素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到影响菌株产酶的主要因素,接着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酶活最高区域,最后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各显著因子进行优化。结果最终得到影响产酶的因素有4个:可溶性淀粉、黄豆粕粉、温度和转速,最佳发酵条件为:可溶性淀粉46.1g/L,黄豆粕粉23.3g/L,温度31.2℃,转速184r·min-1,在此发酵条件下得到的酶活为3 606.23IU/mL,经3次验证实验测得的酶活稳定在3 580.32±14.82IU/mL,较优化前提高了22.4%,此外,实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63%。结论响应面的优化结果比较理想,经优化后能较好提高酶活。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54岁,下腹部包块伴隐痛不适5 d 入院,入院一般情况良好,2 d 后出现发热、血尿,不伴尿频、尿急及尿痛。查体:下腹部膨隆,触及大小约9 cm×8 cm 质硬包块,压痛明显,活动度差。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2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5%。尿液常规:WBC(+++)。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心电图及胸片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分别测定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及骨密度并比较。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组患者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非骨折组,其差异有显著性;而两者骨密度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以作为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ADHD)哌甲酯缓释片清除率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方法前瞻性收集闽南地区服用哌甲酯缓释片治疗的78例ADHD患者的消除相血药浓度(n=165),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分析数据。结果最终模型为CL(L·h^-1)=254·(WT/34.7)^0.663·0.884(如果合用丙戌酸钠,否则为1)·EXP(ETA(CL)),WT为体质量(kg)。结论成功建立ADHD患者哌甲酯缓释片治疗的群体药动学模型,根据患者的生理用药资料,可估算其清除率,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用带蒂筋膜皮瓣、肌皮瓣修复踝部和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41例年龄在4~58岁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9种带蒂筋膜皮瓣、肌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结果 36例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皮肤浅层坏死,3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得到3~36个月随访,皮瓣良好.结论 择机选用合理的带蒂皮瓣、肌皮瓣转移修复踝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较理想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